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00字范文(通用3篇)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但是由于家里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他對待老師畢恭畢敬,他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辛酸,生活環境的惡劣。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我們的勤奮!
說道勤奮,我們就應該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處處落實,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勤奮就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早就古代,就已經有人意識到這樣的道理。這也不禁使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對待學習是不是一絲不茍?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想想,自己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足,有時也會犯懶病,也會想偷工減料,對待林林總總的事,我也不能說我已經給進了我的極限。
保爾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肯定是做到了這一點,做人不應該給自己留太多遺憾,也許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只要努力去做就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在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雖然學習十分的艱辛,可是我們是否已能問心無愧?答案當然是“沒有”所以,在以后的時光里,我必定要培養自己堅韌,勤奮的性格。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道路確實是漫長艱辛的,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要的就是老老實實走好每一步,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好之者不如樂者’的心和像宋濂一樣高貴的平直,去勇敢面對,勤奮,努力!讓我們在花季雨季,在似水流年的日子里,譜寫出無悔的青春樂曲,飄揚無憾的生命之旗!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2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有數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寶;在學校里,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件。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著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著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為我們著想,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
我感動于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就像人們感動于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六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杰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并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可以使人堅強,幸福的環境卻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著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磨煉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3
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為科舉考試而讀書人,我佩服他們能夠有那么有恒心。他們把四書五經讀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們度不會感到厭煩,他們認為想要為國家做貢獻,做這點努力是必須付出的,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也許有許多人讀書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有人會認為他們很貪財,會鄙視他們。其實這并不可恥,因為他們能夠吃國家的糧食,拿國家的銀子,都是他們那么用功的讀書,所換來的報酬。在宋濂的這篇贈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
讀過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運了。
從時間上,我慶幸我沒有生在封建社會,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紀,不必被當時的制度所壓著,我喜歡我現在的自由。
從家庭條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時候因為家貧以至于買不起書,他只好把從別人家借來的書抄一遍再還給人家。即使是在冬天,墨汁都結成了冰,手指都很難彎曲,他依舊會依照約定的時間抄完后送還給人家。他怕沒有名師指導,經常跑幾百里路去請教問題。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膚都龜裂了也渾然不知。他總是穿得破破爛爛,但他從來都不羨慕那些身穿綾羅綢緞的人。
看看我們現在的條件,你如果想看書,父母就會給你買;你如果有問題不會,父母就會給你請家教;你的衣服破了舊了,就會給你買新的衣服。我們的任何條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學習卻沒有他那種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為90后的我們,的確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條件太好了,讓我們只懂得享受,卻不懂得利用。我們總是在叫苦叫累,可是仔細的想一下,中國古代時的人為什么能受得了,而我們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種想要刻苦學習的信念而已。現在的我們很幸運,我們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