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2讀后感(通用22篇)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
《哈佛家訓》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我最喜歡《南瓜和鐵的較量》這個小故事。
美國麻省一間學院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它逐漸長大時能抗住多大由鐵圈給予它的壓力。最后,小南瓜超出人們的想象,它能抗住5000磅的壓力!
小南瓜的潛能真大!有一件小事讓我認識到我的潛能也可以很大。我經常到小公園玩,那里有一塊光溜溜的大石頭。很多小朋友都能爬上去,但是我爬了很多次都沒能爬上去。后來,媽媽教我助跑,我鼓起勇氣爬了上去。我成功了!
假如南瓜能夠承受如此大的壓力,那么人也一定能夠承受。生命的潛能永遠大于我們對它的估價!小南瓜行,我也行!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2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可現在讀書的時間不多,每天只是睡覺前有半個小時能看,故事內容太長的總是因為接不大上前些天看的情節,中途便失去了興趣。要么一氣呵成,否則讀到一半因為看不下去了。記得上學期,聽一位教師的課,講的是有關閱讀,他那天向孩子介紹了一本書,它是由一篇一篇小故事組成的,即使沒有接著看也沒多大關系 , 聽他的介紹我離開對它產生了興趣,當天我就到書店買下了它——《哈佛家訓》(一)和《哈佛家訓》(二)。一段時間,我在睡覺前總看一兩則故事才睡覺。一篇篇精美的小文章就會讓我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一句句短小驚嘆的小道理告訴我許多人生哲理。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哈佛家訓》的作者是美國的威廉 。 貝納德。正如他說的:”所有閱讀著本書的讀者——無論是涉事未深的青少年,還是經歷過世事風雨的成年人,如果因為這本書中的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句話而改變了人生,從而使自己由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那我就感到心滿意足了“。 這是一本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書,因為它會讓家長檢討自己的言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是一本可以讓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的書——因為它不僅可以給孩子以心靈的滋養,也可以使老師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以前我們原來總認為,教育是大人針對孩子的工作,其實教育應該是雙向的,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哈佛家訓》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這本書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名人成功的艱辛與困難,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和生活意義,給我們的思維以啟迪,引導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一個個生活細節,一個個日常行為,體現出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會引起人們會心的感悟。我在其中悟到了很多很多東西,回味無窮。在讀書時我總會反省自己,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思考對學生的教育。
好書是道德感情力量和思想智慧力量的完美融合,《哈佛家訓》正是這樣一本書,既具有獨特的思想價值,還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學欣賞價值。對于這樣一本難得的書,任何褒獎和贊譽都不為過分。最后用書中的話作為對自己、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如果你是鷹,你應借助夢想的翅膀,奮力飛翔,到達人生的高峰。如果你是蝸牛,也決不要放棄夢想,只要你肯努力奮斗,終有一天也能和鷹一樣,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3
《哈佛家訓》是一部親子共讀的經典范本。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告訴人們如何修身養性、立世創業、團結合作、貢獻社會。讀后深有感觸,不由地想結合自己的閱歷,談點感想。
但凡正常健全之人來到世上,不免要做些上對國家民族,下對家庭親友有益的事情,方可有所交代,不枉人生一場。大丈夫叱咤風云,救民族于危難,還國泰與民安;黎首匹夫信守本分,獻身于國家所需,勤耕于自身之位。人人恪盡職守,各盡所能,成就自我,服務社會。而能如此,每個人就必須從小接受教育,內重自身修養與家庭教育,外加老師傳道授業與社會實踐。要讓孩子和我們家長本人有所成就,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著手。
健康的心身是一個人的首要與根基。沒有健康的體魄與心理,很難或者基本上不能完成自己的目標,是會令人抱憾終生的。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足夠的體力支撐自己完成自身的理想;沒有健康的心理,就無法正確判斷是非曲直,做出正確的決策。連續四任的羅斯福被公認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可他身患多種疾病,最終因病突發而溘然長逝,未能完成第四任期,未竟自己的事業。自稱非亡國之君的崇禎帝,自幼常受打罵,長期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他養成了擅猜多疑、內向冷僻、剛愎自用的不健康心理與性格,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終因不健康的心理,造成他獨斷專行,中離間計,自毀長城,掩面自縊,令人唏噓不已。可見,從小練成強壯身體,從小鑄造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與必須。
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是一個人的防火墻。優秀的品質是人免受大千世界萬毒入侵的法寶。品行的端正、道德的高尚需要人一生的修養,從小就需養成辨別是非、分清善惡、認清美丑的能力。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欲使其具備這種優秀品質,就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對其進行正面的、不斷的熏陶與教育。有才無德之人,必為害群之馬,貽害社會;有德無才之人,只可安身立命;有德有才之人,既功成自身,又光宗耀祖,有益社稷,何樂不為?無人何成家,無家何為國?光宗耀祖沒什么不妥,每個人是家的細胞,每個家是國的有機體。人人優秀了,家庭就幸福美滿了,國家也就生機勃勃,繁榮昌盛了。尼克松與毛一起改變了世界格局,可謂合縱連橫,驚濤駭世,只可惜品行不端,不講游戲規則,黯然下臺,從此終結政治生命。汪精衛雖有美男之盛譽,引刀一快之大勇,但變節投敵,賣國求榮,為民族的千古罪人,為人不齒。由此可見,沒有道德規范約束的才能是多么可怕,小可使人名敗身裂、無法立世,大可危害團體與國家利益。
才干與勤奮是一個人成功的催化劑。既有先天的高智商,又有后天的勤奮,人就會如虎添翼,順利完成自己的理想。只有極高的天分,沒有后來的因勢利導,就會是仲永再世。而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也可早入林。如此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而這需要從小努力,常抓不懈。
優秀的團隊精神是一個人成功的加速器。人不可能孤獨地生活在地球上,一生要受到很多不由自主的制約,要經歷許多不斷地與他人合作的過程。每個人都力求改變現狀,達到更高的生存境界,這是人類要求進步的本能使然,無可厚非。這就要求一個人從小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包容別人,規范自身行為,與不同的人合作共贏。不但要自我奮斗,更需要與他人共同奮斗。同時,當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必須先適應環境、匯入環境。一個人再有超人的智慧與能力,也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完成自己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必須存身于一個優秀的團隊,發揮團隊的整體優勢,激發團隊的巨大能量。拿破侖橫掃歐洲,幾乎無敵手,但仍敗于第七次抗法聯盟,陷于滑鐵盧,原因何在?就在于他只靠一人的智慧,抗擊一個團隊。毛可謂千古一人,當年草創時期,眾人不識其超人的才干,他被排斥于決策圈之外。偉人審時度勢,團結張聞天等重量級人物,遵義會議一舉翻盤,終于徹底融進團隊,從此確定在黨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
擁有理想與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助燃劑。人無生存與奮斗目標就會茫然,就會沒了做事的動力與激情。我認為人起碼要有一個做有用的人的長遠目標,其次分階段樹立不同的小目標,然后為之奮斗。孩子可能不懂大道理與理想,不妨先確定小目標,積小成大。如同國家的每個五年計劃,孩子小學時的目標可以是升個好初中,初中時的目標可以是升個好高中,以此類推,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社會,走好人生的每個階段,這樣日積月累,最終盡力完成人生的大目標。當然,人不一定完成最初定的終極目標,它會隨著自身條件與外部因素而調整。大家都知道魯迅的最初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個懸壺濟世、解除病痛的醫生,而這仍不妨礙他最終成為一代文豪,依然留名于世,有益社會。
《哈佛家訓》是本讓孩子和我們家長受益匪淺的好書。開卷有益,小處講為了孩子與我們自己,大處講為了國家民族,我們做家長的就同孩子一起多讀書、讀好書吧!我們家長努力以良好的心態去感染、教育孩子,與孩子同學習共提高,使其能自信地生活、學習,有實力而勇敢地迎接屬于孩子自己的未來。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4
《哈佛家訓》是一本由美國作者創作的一本“著作”。這本書里面是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的書。
里面還被分為了好幾個篇。其中有《尊重》、《信念》、《博愛》、《幽默》、《剛毅》還有《人生》……《哈佛家訓》也被分為“I”、“II”、“III”和“IV”四部。
這里面的故事有的是告訴你一些道理;有的是告訴你怎么樣做人;還有的是告訴你別人是怎么樣刻苦努力才成為名人的……這里面的很多故事都讓我懂得了一些道德問題、怎么樣的事情才算高尚、人生是怎么樣的、不能驕傲、一些人生問題、還有一些誠信問題……這些道理可以對我們以后的人生有所幫助。
其中有母愛的寬恕;慷慨的解囊相助;不顧自己也要救別人;……——這些事情都讓我感動至極。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一個電氣技師——斯坦門茨,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一家小工廠幫助了他。有一次他幫福特公司修理了電機,福特公司邀請他到他們的公司來。但斯坦門茨卻拒絕了。因為那家小工廠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而福特公司為了斯坦門茨,用一萬美元收購了那家小工廠,那是因為人品難得。
現在有很多人,因為蠅頭小利不惜以怨報德;很多人,因為蝸角虛名可以背信棄義。而斯坦門茨,一位貧窮的電氣技師,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美德才是人的價值所在,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財富,輕易放棄,終于變得一無所有。福特先生為一道畫線慷慨支付一萬美元,是因為斯坦門茨的技術;為收購一個小工廠而不惜耗費巨資,是因為斯坦門茨的品性。斯坦門茨非常讓我敬佩,我們以后也要做一個像斯坦門茨一樣的人。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5
最近,我讀了由美國作者威廉·貝納德編著的《哈佛家訓》。其中,《老紳士的考驗》一文讓我很喜歡。
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紳士要找一個男仆。他經過考核后,確定了四個人最后面試。老紳士讓這四個人先后進一間屋子,各自坐一會。第一個進房的人看見一個罩子,很好奇,他打開一看,是一堆羽毛,飛了一屋,他落選了。第二個人因為偷偷吃了一個櫻桃,也被打發走了。第三個人因偷打開了一個沒上鎖的抽屜,同樣被趕走了。最后一個人進了屋后,靜靜地坐了二十分鐘,被錄用了。
是啊!很多人都有窺視的沖動。這種沖動起初是無意識的行為,不過是一種好奇;但這種好奇會發展成習慣,變為一種癖好;有一天,當這種習慣變成性格的時候,就變成了可怕的貪婪。
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你看見人家有個你喜歡的東西,你趁人家不在的時候“拿”走了,就是貪婪,就是偷。如果你在人家在的時候借來,那樣,性質就不一樣了,那樣,就不是壞事了。所以說,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才能動人家的東西,不能特別貪婪。
大家也要看看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6
今天,我將作業寫完后,覺得沒有事情可干,便打開了我的《哈佛家訓》認真地讀了起來。可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深有體會。
這部分講了一個故事。京劇大師——梅蘭芳很謙虛,從不因為自己是著名的演員而自傲。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人觀眾叫道“不好”。這時,梅蘭芳立刻將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當老人提出問題后,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道謝。以后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為“老師”。
一個人越謙虛,進步越快,就越能正視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就有機會突破自己的局限。因為自己是有局限的,這個局限要破除,只有正視這個問題,才可以謙虛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突破自己的局限,在每一次的突破中使自己成長。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要讓謙虛伴隨著人生中的每一次脫變。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7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哈佛家訓》。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這本書共有十個篇章,每個篇章都有十幾個小故事,如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等。
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讓我懂得:謙讓的心猶如宇宙中的天空,猶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
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讓我懂得了:沒有夢想就沒有奇跡!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和潛能。
我喜歡這本書,特別是真愛——永恒不息的心跳中,《媽媽只收零美元》這個小故事。主要內容是:湯姆幫媽媽干了一些家務,就給媽媽寫了一個賬單。媽媽看見賬單后,寬容的笑了。而媽媽寫給他的賬單卻只收零美元。當湯姆看見媽媽寫的賬單后,很慚愧。因為媽媽讓他懂得了:真愛是無法計量的。
在生活中我有時也有點像湯姆,比如說:我以前偶爾幫媽媽到個垃圾,擦擦桌子,就對媽媽說:”我今天幫你倒垃圾了,你得給我貳角錢,我今天擦桌子了,你得給我伍角錢。“媽媽聽了之后,總是笑著說:”你這孩子,啥時候才能長大。“讀完這個故事后,我終于明白: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她不求任何回報,只是默默付出,媽媽的寬容和慷慨,正是因為她愛得太深,愛的太重……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告訴我豐富的人生哲理,我從中深獲教益。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8
最近,我讀了威廉。貝納德寫的教子讀本《哈佛家訓》。在許多個故事里,給我啟示最大的是《黃金的距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位叫達比的人和他的叔叔一起去美國西部淘金。幾個星期的,他們發現了黃金。他們悄悄蓋住礦井,回家籌錢。回來不久,淘金開始火了,專家們斷定,他們遇到的是一個大金礦。有一天,金礦空然不見了,達比拼命地挖也沒有找到。于是,他把機器賣了,回家渡過了平平的一生。買機器的人——收廢器的商人過去試了一下,又重新找到了金礦,并且發現金礦離達比挖到的地方只有三英寸。他成了一位富翁。
達比雖然付出了很多,但他得到的只是一個大金礦的一小部分;收廢品的商人雖然只花了一點兒錢,卻通過一個被廢棄的礦井得到了大金礦的全部。達比雖然努力了,可是他沒有勇氣大膽地去嘗試,最終放棄了,可收廢品的商人鼓起勇氣,大膽地去嘗試,最終得到了最大的幾座金礦之一。所以,我們要大膽地去嘗試,只大大膽地去嘗試,才能打開成功的大門。沒有嘗試,就沒有機會,沒有機會,還能談得上成功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需要收廢品商人的勇氣。比如我,我平常做題的時候,一看是奧數題,以為很難,自己肯定做不出來,于是就不做了。可后來媽媽對我說:“你不試一下怎么知道?大膽去試著做一下,你肯定能行!”我一看題,原來很簡單。還有,玩“斗地主”的時候,平常我最害怕當“地主”了,因為那樣會遭受“農民”們的“群毆”。有一次,我鼓起勇氣當了一次地主,沒想到,爸爸媽媽一張牌也沒出,我就全出完了,我一下子得了一百多分。嘗試真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呀!
同學們,有了嘗試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讓我們鼓起勇氣,大膽嘗試吧!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9
這個暑假,我讀了《哈佛家訓》一書,此書是威廉·貝納德所編,是一部優秀的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所有人的修身指南。
在這厚厚的一本書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六個孩子和一道選擇題”,一個名叫菲拉的女教師接手了一個由二十六個孩子組成的的班級,這26個孩子都有不光彩的歷史,學期開始的第一天,菲拉給孩子們出了一道選擇題:
在下面三個候選人中,有一位會成為眾人敬仰的偉人,你們認為會是誰?
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嗜酒如命。
B。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約一公升白蘭地,有吸食鴉片的記錄。
C。曾是國家的戰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習慣,熱愛藝術,偶爾喝點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
毋庸置疑,孩子們全都選擇了C,而菲拉的答案讓他們大吃一驚: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B是溫斯頓·丘吉爾,C是阿道夫·希特勒。菲拉用一道選擇題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一生:他們有的當了心理醫生,有的當了法官……
《哈佛家訓》告訴我:夢想貴在堅持;當人失落時,一句由衷的贊美就可以讓他重拾信心……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0
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懂得了許多道理,還知道了許多關于名人的故事。比如說:《一條小面包》、《籬笆上的鐵釘》、《紅色玻璃球》、《當一塊石頭有了愿望》、《26 個孩子和一道選擇題》、《總統和億萬富翁的生活原則》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條小面包》,讓我給你們講講這個故事吧:
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20 個小孩召喚來 ,對他們說:“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面包。”
每天早晨,這些饑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裝面包的籃子你推我嚷,因為他們都想拿到最大的一條面包。等他們拿到了面包,顧不上向好心的面包師說聲謝謝,就慌忙跑開了。
只有格琳琴,這位衣著貧寒的小姑娘,既沒同大家吵鬧,也沒掙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離去以后,才拿起籃子里最小的一條面包。她從來都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
一天,格琳琴拿到了一條比原來還小的面包,可她還是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回家后,媽媽在切面包的時候發現里面藏著幾枚嶄新發亮的銀幣。媽媽急忙把錢送回去,面包師說:“不,這是你們應得的,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愿你永遠保持顆寧靜感恩的心。我十分贊賞格琳琴的品性。
我也要向格琳琴學習這種謙讓、感恩、的品性!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1
這一周,我讀完了《哈弗家訓》這本書。我認為,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值得我們大家去看。
這本書一共講了140個小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兩兄弟》、《驚人的判斷力》、《表達不滿的方式》和《三個工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些故事類似的情景,可是,很少有人認真的去看待它們,只把它們當成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都不放在心上。而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哈弗家訓》上卻有了深刻的意義。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來看這本書。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要成才,必須先成人!我認為,想要做一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得具備《哈弗家訓》上所說的幾點:
一、樂觀 樂觀的對待每一件事,一切都會好起來,你的每一天都會陽光燦爛。
二、謙虛 世界上優秀的人有很多,如果你具備著謙虛與智慧,那要比那些僅僅只有智慧,整天夸夸其談的人要好得多。
三、學會批評 試著換一種方式去批評吧!這樣對方才會欣然接受。
四、絕不要對小事不屑一顧 換一種思想去做事,結果也會不同。
《哈弗家訓》這本書很有意義,我建議大家去看!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2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很多經典之作,在這些作品中,最讓我受益的就是《哈佛家訓》了!
《哈佛家訓》系列的書現在已經出版了4 本,是由美國威廉·貝約德教授編著的,是一部關于品行、夢想、真愛、智慧、勇氣、處世、自律、感恩、世相、視野及人生的經典之作!
更讓我明白了在社會上魚龍混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他人交往、結交朋友,首先要學會“看”人,看他的品行、道德,看他在社會交往圈子中那些所謂朋友的言行如何,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結良師益友。它還讓我懂得了該如何 擁有夢想,怎樣去實現,它還讓我知道如何對待長輩……
總之, 讀了《哈佛家訓》讓我受益匪淺!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3
有一套書叫《哈佛家訓》,共有四本。每一本都有許多小故事,而每個故事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與【小故事大道理】的構思不謀而和,但《哈佛家訓》里的故事的含義更深,他的評語與道理言簡意駭。
我覺得《哈佛家訓》是本好書,我覺得可以讓人在時間中沉淀出思想,在靜默中蓄積出光華,在磨礪中提煉出智慧。這套書講述了,孝道,操守,善意,至誠,人生與視野。我受到了知識的熏陶。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一次世界筆會上,美國女作家瑪格利特?米切爾和一位匈牙利作家在一起閑談。匈牙利作家的態度居高臨下,而米切爾卻很謙遜。因為匈牙利作家的作品有339部,而米切爾卻只有一部作品。當問及她的作品書名時,她只說了一個字;【飄】。在場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因為這是一部世界名著!
也許,巨人不需要仰頭,還是很高。而大地不說話,萬物卻匍匐于懷抱。很小的聲音一樣可以如雷貫耳,很少的文字一樣能讓人刻骨銘心。我們很渺小,把自己放低,會更有力量。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4
我喜歡讀《哈佛家訓》,不但因為書中的故事生動感人,而且讓我學到了很多人生哲理。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當我讀到“成功就站在失敗后面”這個小故事時,我明白了林肯為什么能當選美國總統。當他競選州議員失敗,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名落孫山……接二連三的挫折向他靠近時,他沒有氣餒,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在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林肯的成功,不就說明“成功在于堅持”的道理嗎?
從林肯的故事中,我想到了爬馬巒山,當我爬到半山腰時,抬頭向上看,瀑布從陡峭的山崖傾瀉下來,崎嶇的山路兩旁又沒有扶手,讓人感到膽戰心驚。“還是回去吧,不往上爬了,”我心里暗暗想。當我看到有幾個同學已經到了山頂時,我便鼓起了勇氣,繼續往前,終于到了山頂。我欣賞到了靚麗迷人的風景,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5
暑假至今,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難以忘懷,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六顆子彈》這篇故事了。
里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卡爾森被一位拿著左輪手槍的瘦小男子打劫了,把卡爾森身上的貴重物品拿走了,當男子正要離開之際,卡爾森以不好向家人交差的理由,讓男子在卡爾森身上的六個部位分別打了一槍,這時,卡爾森向男子要回貴重物品,男子舉槍威脅,卡爾森笑著說:“沒子彈了。”于是,貴重物品物歸原主。
讀了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件趣事:“那年我5歲,哥哥7歲。他每次都出去玩,可是都不帶上我,每次出去的時候,都要鎖上門,這天,他又要出去玩,頑皮的我趁早把鎖給偷走了,好讓他鎖不上門,為了不讓他看出破綻,我還是像個跟屁蟲,一直跟著他,他又要鎖門,但是四處都找不到鎖,于是,不過那么多了,玩要緊,他丟下門,去玩了,我也跟著,他去哪,我也去哪,就這樣,我把哥哥弄得哭笑不得,我呢,卻在一旁哈哈大笑,于是,哥哥每次出去玩,都帶上了我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6
嗨,大家好。我看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哈佛家訓》。這是一本附有教育意義的一本書,分為智慧篇等十部分。
這本書里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例如《一條小面包》、《價值三千萬的夢想》、《善意的謊言》等等,這些故事都給了我很多啟發。
《一條小面包》講的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找來了鎮上最窮的二十個孩子,告訴他們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之前。他們可以每天領一塊面包。
在這之后,這二十個孩子都來搶面包,因為他們都想搶到最大的。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一個小女孩,在別的孩子都在搶的時候,她總是默默的站在一旁看,從不上前去搶,直到別的孩子都走得時候,她才會走上前去,從框里拿走一個最小的,然后對面包師表示感謝。
這一切,面包師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天,依舊,其他孩子都跑回家后,小女孩走上,拿到了一個比平時拿著的還小的面包,可小女孩依然不忘感謝面包師。她把面包拿回家后,小女孩的媽媽切開面包,發現面包里有幾枚銀幣。媽媽把小女孩叫過來,讓她把幾枚銀幣送回去。女孩把銀幣拿到面包師面前時,面包師對小女孩說:”把銀幣拿回去吧,就告訴你媽媽,這銀幣是上帝送的。“
這個故事我看過很多遍,可每次我都會有許多感受:我們要學習文中的小女孩,學習她懂得謙讓,懂得感恩。我們在和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相互尊重,也要互相謙讓,才能與人相處的好,相處的和諧。假設所有的人都自私自利,不懂得后退一步,那這個世界就會亂套,當有利益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的上去搶,那一定會是有人歡喜有人哀,就會造成仇恨,出現了這種情況后,世界上就會沒有愛,沒有溫暖。再假設如果所有的人都知道相互謙讓,那樣世界就會充滿愛和溫暖,在有利益的大家都沒有上去而是一個個挨個拿,就會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大家心里都會開開心心,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喜歡高興、開心而不是傷心、難過。
人人除了要謙讓,還要都得感恩,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那這個人就不是就會受到別人的唾棄。別人有恩于你,你要記住他的恩情,要去報恩,別人才會再次幫助你,雖然有些人幫助別人是出于善意,可是做人就要有情有義,不能做無情無義之輩。
還有那個面包師,我們也要學習他救世濟民、奉獻愛心……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喜歡這本書,希望你們也能看一看。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7
在這幾天里,我一直在讀一本書,它就是《哈佛家訓》 。
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一個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其中,哈弗大學先后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一條小面包。它講的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過來,對他們說:“你們每天都可以來哪一條面包”。
每天早上,這些饑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著面包籃你推我嚷,都想要最大的面包,他們把拿到了面包,就慌忙跑開了。
只有格林琴 ,既沒有跟大家爭吵,也沒有與其他人爭吵。等其他人離去之后,才拿起一條最小的面包,他從不會忘記請問你面包師的手便是感謝。
有一天,媽媽切開面包,發現里面藏有有幾枚嶄新的銀幣,媽媽說:“格林琴,一定是面包師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去把錢親自交給好心的面包師!”
當小姑娘把銀幣送回去的時候,面包師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特意放進去的。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你幸福的。”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8
我人生的轉折點是從我看了《哈佛家訓》以后。以前的我不僅懵懂,不愛讀書,而且愛撒謊,和男孩子們一起瘋玩,久久不愿回家;現在的我長大了,成了“書蟲”,不撒謊也不瘋玩了。
《哈佛家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信心多一分,成功分多十分。它主要講了威爾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事了地皮生意,他認為美國是戰勝國,經濟很快就會發達起來,以后地皮的價格也會暴漲。可他的家人朋友齊聲反對,這并沒有打垮塌的自信心,他還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 。他想:美國經濟恢復很快,我可修建一個旅館!可家人們卻再次反擊了他,甚至想賣掉這塊地。事實不出威爾遜的意料,威爾遜利用這塊荒地賺了一大筆錢。
是什么讓威爾遜賺了這一大筆錢?是自信!記得小時候,那是第一次登臺演出,我心里直打鼓,總是想著能不能成功。終于到我演出了,我由于缺乏自信,上臺階時,我一腳踩了個空,摔了個狗吃屎。老師一見,示意播音樂的人停下,與主持人爭斗了好一會兒才把我的節目調到了下一個。老師教育我說:“人要有自信,自信可是成功的第一步……”老師的一番話讓我自信滿滿。這下上臺的感覺可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有精神多了,連腳步也有力多了,并成功完成了演出。
經過這次經歷,我知道了信心是一個人的伊政府他相信能征服的東西。自信——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訣,是他成功的內在驅動力,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這個社會上步履如飛,而缺乏自信的人只能步履蹣跚。對于我們來說,在內心樹立起自信,用信念激發出自己的勇氣和雄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來吧,青少年們!讓我們一起把信心樹立在自己的內心吧!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19
其中,這本書有一個故事的名字叫作《迪卡尼奧的放棄》中旁邊的一個小事故。寫的是在二戰期間發生的過這樣一件事:黎明時分,一個士兵伏在戰壕里,手握著上膛的槍瞄著敵人的方向這時候,對方陣地上走出一個人。士兵正要扣動板機,突然發現那個人沒有帶槍,而且已經松掉褲子開始小便。士失放開開了扣板機的手指,他想:我不能向一個沒帶槍而且在小便的小射擊,這是不公平的。
這個故事里的救死士兵,其行為不能被解釋為善良,實際上是一種比善良還要更理性的義。
對一個人來說,善良是可貴的,但對一個世界來說,正義具有更崇高的精神價值。因為多數的時候,人們并不缺少善良,卻缺少正義。
這本書中,讓我學到了 1 、謙讓,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 2 、要用和氣的語言來和別人說話; 3 、誠實,一個希望得到社會尊重的人,是不愿意犧牲誠實原則的。 4 、仁慈的時候,決不只看我們在怎樣說或怎樣做,而是在乎我們為什么這樣說和這樣做。 5 、不驕傲自大,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一個都有樣重要,我們有什么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去向權貴和名流表達平白無故的敬意。 6 、拒絕,只有在那些能夠適當的時候拒絕一地東西的人,生活才能過得灑脫自尊。 7 、珍惜,在這的世界上,聰明的人總會發現自己比別人擁有得更多,愚蠢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擁有的更少。我還學會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學會選擇學會放棄等等。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記得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我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我們見微和著,從一滴水看大經,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如何從失敗走向成功,如何讓自己由平庸變得非凡。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20
一本好書,像一位老師從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墻角,駛向廣闊海洋。一本好書,像一顆甜甜的糖果,吃到嘴里甜滋滋的,讓人回味無窮。一本好書,像一張蹦蹦床,讓我們像更大、更高、更遠的地方飛去······三百年間哈佛大學走出了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億萬富翁,以及為國家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現在人們一說哈佛大學,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對兒女的期望,希望他(她)們能早日考上哈佛大學,一開始,我對這本樹毫無興趣,一位它是寫如何教育孩子這樣單一、無趣的書,可是后來它以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簡練深刻的博士點評,讓我愛不釋手,老師讓我們看前50頁我卻看到160頁 。
這本書以它“神奇的魔力”吸引了我,讓我手不釋卷,這本書的小故事很多都貼緊事實,比如160頁的《爸爸的責任》。它的內容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總而言之 ,言而總之,就是你能從雞蛋里面能挑出骨頭來,也不一定能從這本書中挑出毛病 , 這本書的確很吸引人,如果你不信,那就買本自己讀讀看,看看到時候你承不承認我的話。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21
暑假里,老師向我推薦《哈佛家訓》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美國的威廉。貝納德。書本中蘊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滿懷著好奇心翻開書本,開始認真地閱讀起來。我讀完之后,感觸很深。其中有一篇《媽媽只收0美元》,使我非常感動。它講的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條法律:凡年滿14歲的孩子,必須身體力行為父母分擔家務。男孩湯姆幫媽媽干完家務之后寫了一張帳單,要求媽媽付他20美元報酬。媽媽看完紙條后,隨手在上面添幾行字,于是湯姆就看到了媽媽寫給他的這樣一張帳單:媽媽含辛茹苦地將湯姆懷了10個月,媽媽教湯姆走路、說話,媽媽每天為湯姆做好吃的食物等等,湯姆應付0美元等等,合計0美元。這張紙條,至今仍被湯姆珍藏著。它告訴湯姆,真正的愛是沒法計量的。同時這也使我清楚明白了,媽媽為什么如此慷慨,因為她愛得太重;媽媽為什么如此寬容,因為她愛得太深。等我們心中有了媽媽那樣的愛時,我們也會只索取0美元。
我們這些小朋友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嬌生慣養認為父母長輩、老師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我讀了這本書里的文章,使我懂得了,應該從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做起,為媽媽捶捶背,給父母寫感謝的話,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要努力學習,不給老師添麻煩,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長輩、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沒有哪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那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向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秘。
哈佛家訓2讀后感 篇22
今天我終于讀完了《哈佛家訓》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本書不僅適合我們小學生來讀,也能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明白不要以自己的好惡,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當然來考察和判斷孩子,以自身任意的習性熏染孩子。也能讓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你可以從書中任何一頁來開始讀,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引人入勝,每個故事都以不拘一格的表達方式將豐富的哲理智慧展現出來。
書中的故事很多,分為以下幾類:快樂——生命躍動的和弦、專注——滴水穿石的定力、剛毅——堅韌不懼的膽識、幽默——淺含諷喻的微笑和信念——托舉靈魂的翅膀。從這本書中讓我明白了:時間和機遇就像一匹奔跑的駿馬,如果你沒能抓住他它的鬢毛,就只能看見它揚塵離去的背影。在這本書中我領悟到:也許一群螞蟻,就能證明生命的團結和偉大;也許一抹云彩就顯示著生活的自由與美好;也許一個微笑,就包含著自信和善良的力量。
這些故事都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道理。讓我們一起去閱讀它,一起享受書帶來的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