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500字讀后感(通用3篇)
《明朝那些事兒》500字讀后感 篇1
這兩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這本書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述了從1320xx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中發生的事兒。在這套書第五部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張居正了。雖然他在政治管理方面賺了不少錢,非常自大,還把小皇帝視若空氣。但是我還是很佩服他。
第一,張居正雖然“無視”小皇帝,但他并沒有用小皇帝的無知來攪亂朝政。相反,他用心教小皇帝,想把小皇帝樹立成一代明君。
第二,他當上首輔后,并沒有禍害老百姓,更沒有讓那些貪官污吏為非做歹。他不怕報復,創立了“鞭法”和“考成法”,讓明朝出現了國庫充裕,邊界安寧的現狀。
第三,張居正知道見好就收。而夏言、嚴嵩、高拱都沒有在適當的時間退位,導致了他們慘痛的結果。雖然他沒有成功“走人”,但他懂得抓住時機,沒有沉于權力之中,是難得可貴的。
《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并把枯燥的歷史寫得生動,是十分難得的。
《明朝那些事兒》500字讀后感 篇2
《明朝那些事兒》記述了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將暗淡的歷史煥發精彩。當年明月用他那幽默的筆風,從客觀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帶著讀者去品明朝。
一個王朝的興起,在于前一個王朝的腐敗,一個王朝的滅亡,在于這個王朝的無能。每一個王朝都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人們打打殺殺,從叔侄大戰到闖王李自成,從蒙古部落到后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趕上去。一個王朝滅亡,另一個王朝誕生,這像是在輪回,但其實是在進步。
一個國家的統治需要實力。沒有實力就會被推翻。弱的遲早會被強的征服。只有這樣推陳出新,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富有就不會造反,軍事國防強大就不會有別國侵略。
一個國家是不能沒有錢的。明朝亡于無銀。國富則民強,國貧則民受欺。中國原來是世界上罕見的帝國,西漢時有絲綢之路,明朝時有七下西洋,各國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學生不斷的涌來,那時何等的強大。后來貧窮下去了,經濟不能再使人溫飽,軍隊不能夠足以保衛領土,八國聯軍就來趁火打劫。
為人處事要講氣節,但有時候氣節等于死心眼,我們要有氣節,但不能死心眼。暫時的忍讓是為了以后的長治久安。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否則就是欠扁,很顯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員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時候心態和信念是可以決定成敗的。一支抱著必死決心的軍隊是一支無敵的軍隊。連死都不怕還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自己能行,仗就打贏了一半,相信自己不行,那么仗就別打了,早點認輸投降或者干脆自殺算了。所以說士氣很重要,堅定信念調整心態,有決心才有動力。自信很重要,但過于自信就成了驕傲,一個驕傲的將軍會讓手下的千萬士卒喪命。一個好將軍就是一個高素質的兵。一次次血腥的戰役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戰友的尸體中獲得總結。面對強勁的敵人,不斷的戰敗,敗久了就會產生恐懼,但不管有多么恐懼,下次依然要與他再戰,因為國家需要。終有一朝打垮敵人所向披靡!那么一塊好鋼就這么煉成了。
什么物件都有氣數,氣數就相當于保質期。一個王朝在世界上存在多久,這段時間就是他的保質期。氣數的保質期就相當于國力,國力有增無減時氣數殆盡。國力如果永遠強盛氣數就永遠不盡。所以我認為氣數是可以左右的。
斷斷續續用了一年的時間終于看完了整套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500字讀后感 篇3
最近花了兩周時間讀完《明朝那些事》這本書,除了好還是好。
讀到這本書也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刻意的去讀它的,當然,主要原因是這本書的點擊率太高了,根本原因呢是我熱愛歷史,喜歡歷史故事,比如全國正在熱播三國演義 ,當然是新版的,我感覺拍的挺好,融合了小說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一些事,還挺貼近歷史形象的。當然,也有不少人說新版的不好,我想這應該是受了舊版三國與小說影響太深的原因吧!
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使我從新認識了明朝這個存在了三百年的帝國,受益匪淺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