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精選6篇)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1
馬克吐溫童話式的諷刺,雖然簡單但是意蘊無窮。王子與貧兒,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兩個人生,或貧窮或富有。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又該如何抉擇?曾看到一句話:一個人的屁股決定一個人的臉。大家關注的不是你的言行舉止而是看你坐在什么位置。王子高貴的氣質和得體的言行舉止,因為他破爛不堪的衣著而被人認為是貧兒。有人說這是對敬畏的誤讀,因為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子,沒有人敢對這個稱謂提出質疑,所以大家就將錯就錯了。權威就是一切嗎?在這里我要打個問號。王子與貧兒在互換的人生中得到更多啟迪。貧兒生活在一個破爛不堪的環境中,時常忍受父親和祖母的虐打,但母親、兩個姐姐和神父對他的關心和愛護,讓他的生活獲得了一絲陽光。正是這縷陽光,讓他保持樂觀的心態。所以在睡夢中時常幻想自己變成王子,享受王子的華麗的生活。王子是未來的國王,了解民生疾苦是他的本職工作。機緣巧合他體會到了底層人們的生活,這也讓他的施政方針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睜大眼睛看待周圍的人,你才能體會到誰是真正對你好的人。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更需要我們交友的謹慎。王子在流落民間的過程中,遇到了人間的善也遇到了人間的惡。他遇到了善良的婦人和亨頓先生,他們的無私幫助讓他的流浪生活變得不那么艱難。一個人的孤寂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痛苦還是有人分擔的好!人善被人欺,人總是欺負比自己弱的人,這樣才能顯示自己所謂的權威。虎落平陽被犬欺,人處在弱勢的環境中,即使一個服務人員也要踩一腳。在真假國王的辨認過程中,身邊的大臣從聚攏到他身旁,再到如瘟疫般褪去,再到聚集到他身旁,墻頭草的特點暴露無遺。看來真的是禁得住考驗的才是最好的。這點貧兒做的很好。盡管他的生活也是跌宕起伏,但慶幸他最后還是堅持住了自己的底線。貧兒從最初對皇家繁復禮儀的厭惡到逐漸習慣再到變本加厲,他驗證了習慣成自然這句話。他對人的態度也慢慢發生變化。最初他思念受苦的母親和姐姐,愧對幫助自己的王子,小心翼翼對他服侍他的仆人。后來這些人在他的印象中逐漸模糊,變成了偶爾想起的人。再后來就成了避之不及的人,因為他們會認出自己,毀了自己的生活。人之初,性本善。貧兒在就職典禮上面對母親的吶喊,他內心的善良被喚醒。榮華富貴變成了對他的羞辱,阿諛奉承變成了笑話他的聲音。在后來真假王子的辨認中,他也堅守了自己的底線,使得王子順利回家。外部環境總會對自己有些影響,只要不忘初心,事情最終都會圓滿。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2
通過這個童話情節,小說首先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展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極端艱難困苦和統治階級生活的極端豪華奢侈。在此同時,小說還鮮明地表明了人生生來平等的民-主主義思想和環境決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義觀念。湯姆并非天生就只能當貧兒,愛德華也不是生來就只能當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飾和地位。愛德華就曾跟湯姆說:“要是我們光著身子走出去,誰也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的確,當貧兒穿上王子衣服時,大家都把他當成王子;而愛德華穿上貧兒衣服后,大家便認定他是貧兒,這里既沒有什么“天生富貴”,也沒有什么“天賦王權”,問題的關鍵只在穿什么服飾和處在什么地位。
不僅如此,湯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頒發仁慈的法律,釋放無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謬,指責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萬民擁戴的開明君主。而愛德華在穿上貧兒衣服后,也能在重新當上國王時廢止酷刑,昭雪冤獄,頒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處境。這是他倆突然心血來潮或良心復蘇嗎?不,這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客觀影響,是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對人的改造作用。湯姆從人民中來,健康、樸素的人民生活使他從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質和同情苦難、嫉惡如仇的性格。而愛德華從王宮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響,也逐漸具有了跟統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質和性格。
小說雖然取材于16世紀英國,但讀者從小說所描寫的人民大眾的苦難生活,很自然會聯想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勞動人民的艱難處境;從小說所描寫的統治者的為所欲為,很自然會聯想到當時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專橫欺詐;從湯姆和愛德華交換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會聯想到深刻的種族歧視。因此,小說雖然取材于 16世紀英國,但其批評的矛頭是指向19世紀的美國。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閱讀了《王子與貧兒》。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吐溫,本名塞繆爾·朗赫恩·克列門斯。他是美國著名幽默大師、作家。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忠誠的武士》這個故事吧。
《忠誠的武士》是講武士亨頓為了保護愛德華王子,突出重圍。亨頓一直以為愛德華是個瘋孩子。可湯姆的父親在這時出現了,他以為愛德華是湯姆,要把他帶走。亨頓拼命保護愛德華,他才沒有得懲。愛德華來到了亨頓家,愛德華無論做什么都認為自己是主子,享頓認為是他瘋了,于是就依著他。愛德華賜享頓世代都能坐在國王面前的特權,并封他為爵士。
忠誠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忠誠是臣子必須有的品質。關于忠誠,我曾聽到過一個故事。有位老人養了一條忠誠的狗,他們在一起相處十年了。每天早晨,狗會幫主人買回早餐,主人給狗一個籃子,里面有買早餐的錢。狗跑到很遠的地方為他買早餐,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多么忠誠的狗的啊!
連狗都能做到這么忠誠,為什么人做不到呢?忠誠,是每個人都應擁有的品質。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4
這個暑假,姐姐給我了一本書,名字叫《王子與貧兒》
而被推上寶座的貧兒湯姆深知民間疾苦,他借國王的權利修改和廢除了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赦免和解救了一些“但是犯了一點小錯或根本無錯”的犯人。
透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些道理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做事,看人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調查,理解。有時候你看到的并不必須是事物的內部,你只有透過調查,才能明白。有句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就是叫你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表面,包括交朋友。有的人看上去是挺和善的,其實并不必須,有人看起來挺兇的,但是說不定他還很熱心,所以,當你要交朋友的時候,必須要先相處幾天,了解他或她之后,才能交往。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5
在這一個暑假,我讀了一個關于夢想與勇氣的人生寓言故事——《王子與貧兒》。
這篇小說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童話試諷刺小說,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文中的貧兒湯姆和王子愛德華從內到外完全一樣,如果穿的衣服也一樣的話,除了他們兩個,誰也分不出來哪個是貧兒,哪個是王子。他們在一個陰陽差錯的機會下,互換了衣服也互換了身份。王子變成了貧兒,貧兒變成了王子。湯姆在宮中隨時隨地都有成群的大臣和奴仆,每當他想動手做點事情的時候,別人早就幫他做好了。湯姆對此無可奈何。與此同時湯姆又得處處小心謹慎,唯恐做出什么不合身份的事情。湯姆的正常思維被宮廷當成發瘋;思維正常的湯姆對宮廷的生活也無法理解,因此說了許多傻話。但這些傻話不僅不是信口雌黃,反而還表達了許多殘酷的真理。精神正常的人對宮廷生活不能忍受,湯姆以前一直想當國王,可是,在他真的當了國王之后,卻覺得十分痛苦。
王子愛德華從小就一直生活在宮中,對民間一無所知,忽然淪落底層,不僅吃了許多苦,還笑話百出,他身穿破衣爛衫,一出宮,就被衛士毆打;教養院的孩子放狗咬他……愛德華在樹林里見到了一群衣衫襤褸的群民,他們訴說了平民所遭受的種種酷刑和非人的待遇。讓愛德華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與法律的殘酷。最后,愛德華在湯姆的幫助下依靠玉璽回到了王宮,開始了新的統治。
我覺得:環境能造就一個人。在貧民窟長大的窮孩子更能體會出民間的疾苦,能更加深刻的感受人情冷暖,從而更加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并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而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的過著錦衣玉食生活的王子,從來沒有體驗過擔驚受怕,連吃飯都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從王子知道老百姓的艱苦生活開始,奮發圖強,讓老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我們的生活中一些也有這樣的人,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混亂艱苦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他失去了他的親人。他為了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他這個小叫花子義無反顧的踏上了起軍之路,開辟了一個新的朝代;世界著名的作家海倫·凱勒,她可是一個又盲又聾的人啊,可是,她并沒有失去希望,她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出了自己心中那個美麗的世界……
《王子與貧兒》告訴了我,在艱苦的環境里,也不能失去一顆善良的心,更不能失去希望;生活在幸福的環境里,也要學會體會老百姓的辛苦,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王子與貧兒讀后感的作文 篇6
小說最后以皆大歡喜的美好結局。湯姆是善良的正義的,沒有被利益富貴侵蝕了善良的心,王子也是正義善良的沒有以德報怨,敢于“糾錯”,所以結局美好皆大歡喜。他們都有相同之處,一顆“堅定不移的心”,湯姆幻想自己是個王子不畏嘲笑,始終堅信有一天自己會夢想成真,王子落難后飽經挫折磨難,依然堅定不移自己的信念,堅信自己“王”的角色,不屈服于當下的困難,因為有信念驅使他們不拋棄不放棄,最后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信念。作者生活的當下社會、是階級分化相當嚴重非常殘酷的社會,可是在他寫的文章最后依然對“美好的生活”抱著希望,依然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傳遞正能量,可以感受到他希望當局的統治,能向落難的王子一樣體驗平民的壓迫和生活的苦難,多一些仁政。文章中可以感受到英國皇室世襲統治,對人民的深刻影響,即使遭受不公待遇被冤枉被割耳朵家人枉死的流浪乞丐,依然信奉他們的“陛下”。大篇幅華麗的描寫皇室生活、服裝場景,仿佛置身于當時皇室的繁榮景象,可惜的是習慣于被統治的思維,期望寄托于他人。被壓迫飽受苦難寄托希望于他人慣性被統治思維,終會走向終點,權貴為中心不顧人民利益比不會長遠,人民的覺醒終會是一個“過氣國家”歷史更替必然發展。任何歷史悠久的國家都離不開正確的統治“以人民利益為重”。任何時代都有傾斜的社會天平,面對壓迫面對不公,面對王權貴族“當代貧民”當如何?敢于說不的精神,是否能在更久遠的以后,依然保留于人們的心底,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