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讀后感(精選3篇)
三顧茅廬的讀后感 篇1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顧茅廬”、“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而“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讓我過目難忘,也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jǐn)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guān)羽、劉備等人。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xì)細(xì)品味,讓讀者仿佛進(jìn)入了一種境界。
三國時期,劉備因缺少人才,去拜訪了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打天下。故事中的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受很深:三人回到新野,過了幾天派人再去打聽,那人回來說:“臥龍先生已經(jīng)回來了。”劉備趕忙叫人備馬前去,張飛說:“一個山野村夫,何必勞您親自去呢?況且這么冷的天,又下這么大的雪,我們派人把他叫來就好。”劉備道:“孔明是當(dāng)代大賢人,怎么可以這么無禮?”劉備一行又來到孔明家。從這段話中可以體會出劉備對諸葛亮懷有十分高的敬意,三次登門去拜訪諸葛亮,而且每次去時都不打擾他,讀到這里,我又十分的敬佩劉備。
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答應(yīng)出山輔佐劉備平定天下,開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兩人關(guān)系一直相互融洽,劉備常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啊!"
劉備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啊!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富蘭克林也曾說過,一個人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我們?nèi)绻嬲\的待人,別人也會真誠地對待我們,朋友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成為安慰我們的貼心知已,成為我們快樂成長的伙伴。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yuǎn)。
記得有一次老師安排我?guī)椭〉耐姥a(bǔ)課,我認(rèn)為只要把書上的內(nèi)容隨便說一點就行了,而同學(xué)沒有聽懂。后來,班長耐心地幫生病的同桌實習(xí),打動了許多同學(xué)和老師,而我僅敷衍了一下,沒有體現(xiàn)我助人的真誠,那一次,我羞愧了。從此,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xùn),誠心誠意幫助他人,贏來了一片掌聲,我成功了——真誠幫助我贏得了成功!
《論語.學(xué)而》中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真誠,是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中關(guān)鍵的要素。真誠,是打開人們心靈的一把鑰匙,是吹開人們心扉的一股春風(fēng),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懷有一顆真誠的心,就是堅鐵與頑石也會為之感化開啟。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梁。
三顧茅廬的讀后感 篇2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nèi)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jié)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話說當(dāng)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guān)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xié)助自己。結(jié)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guān)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xiàn)在就是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guān)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沖沖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zé)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注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yuǎn),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恒心,不能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的讀后感 篇3
這篇文章寫了劉備求賢若渴,聽說臥龍莊有一位諸葛先生有大謀略,馬上準(zhǔn)備好了禮物想要前去拜訪,不料司馬微前來,劉備招待了司馬微,沒去成臥龍莊,第二次,劉備帶著關(guān)羽、張飛和隨從來到莊前,下馬上前輕敲柴門,一個童子迎了出來,童子說:“諸葛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們只好悲傷地回去了;第三次,劉備找了個好日子,又去找諸葛亮,關(guān)羽和張飛不高興了,關(guān)羽說:“想那諸葛亮徒有虛名,故不敢相見。”張飛說:“今天哥哥不須要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根麻繩抓他來。”劉備一聽,很生產(chǎn),不要張飛同往,張飛急了,一定要一同前去,劉備禁告他不要失禮,他們半路遇到了諸葛均,就問他諸葛亮在干什么,諸葛均回答說諸葛亮在睡覺,于是劉備命眾人等候,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來出門迎接,劉備與諸葛談?wù)撎煜麓笫拢袊@諸葛亮才智,請諸葛出來幫助他,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當(dāng)即答充。
諸葛亮隱居在荒僻的臥龍崗,心懷天下等待合適的機(jī)會報效國家,一番三分天下的見解,令劉備茅塞頓開,三請諸葛成就一段佳話,機(jī)會與成功總是會垂青有準(zhǔn)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