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讀后感(通用5篇)
無價讀后感 篇1
《孝心無價》,這是畢淑敏的一部著作,文章開頭便否定了兩種人:一是苦苦求學的孩子,為了當研究生,母親只能賣血。二是漂泊在外的游子,父母重病在床卻因身在他鄉不能及時趕回,使父母抱憾終生。是啊,他們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卻忘記了父母,忘記了父母幾十年來含辛茹苦的付出。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愿。”“但是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你就永遠無以言孝了”,難道不是嗎?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想過,我此刻還小,等有一天我長大了必須要像爸媽對我一樣對他們,給他們買好多好吃的。但是,這一等就要等幾十年呀,父母等得起嗎?有些東西,以后還能夠彌補,但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永遠無法彌補。
同齡的孩子們,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片孝心吧,不需要貴重的東西,只要一杯茶,一塊兒手帕或是一頓溫暖的早餐。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自己。同學們,必須要快行動起來,不要等到為時已晚而后悔莫及!
無價讀后感 篇2
我讀了《孝心無價》之后,深有感觸,我覺得孝心是金錢買不到的。讓我們認識到孝心是無價的,我們從小就要尊敬父母長輩。如果此刻不尊重他們,長大了就會后悔。
無價讀后感 篇3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何為孝,何為不孝。孝不分貴賤,并不是贈與父母錢財就是孝順,因為他缺少歡笑,缺少親切,缺少樂趣。追逐名利,衣錦還鄉當然也不是真正的孝順。而什么是孝呢?孝其實很簡單,它拒絕等待,等待只會讓它增添歲月的傷痕。孝是隨時隨地的。他也許是幾句貼心的話語;也許是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從遠方寄來的信箋;甚至只是讓父母對你放心,生活安心。
孝并不是一個物件,它是一種珍貴而又美好的感情。它充滿了兒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和感恩之心。孝特別簡單,無論是用什么方式,只要讓父母安心,幸福,溫暖或者是高興,其實都是孝。
等我長大了知道要孝順父母親的時候,父母也已經老了。如果我們不懷以感恩之心去孝敬他們,等他們永遠的離我們而去,留給我們的不只只是思念,是譴責。所以說“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而為什么孝心無價呢?因為我們為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受形式的束縛,他們都會成為父母心中一生的財富,這種財富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所以說孝心無價!
孝敬父母不在明日,就在今天,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孝敬我們的父母,與他們共度美好的每一天!
孝敬長輩,從來都不是可以慢慢來的事。畢淑敏這樣說,古人其實早就這樣說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為人子者未及盡孝的遺憾。
在母親的言傳和父親的身教下,我從小就是一個有禮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孩子。每當看到有老人去世,子女們圍著靈堂痛哭的時候,我常想,當我的父母去世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不哭,我要讓父母踏實安心地離去,而我也是了了父母和我自己的心愿,靜靜地送他們進入天堂。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一個美麗的夢想。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和兩位姐姐捶胸頓足,撕心裂肺,痛哭得讓鄉鄰們都陷入了深深的哀傷之中。親友們不解,都說我們姐弟三個一向孝順得很,也算對得起去世的父親的,人固有一死,不用這么難過。對不對得起父親,對不對得起做子女的良心,我們都很明白。在那一刻,我們所痛惜的是,我們姐弟三個,各有孝敬父親的愿望沒有實現。
父親一向愛熱鬧,我曾想帶他來步行街走一走,看一看這盛世繁華。父親也是有這個心愿的。他一直住在鄉下,身體比較虛弱,我于是想再過些時日,等他健朗一些,我空閑一些的時候再帶他來。誰知道,這一拖,竟拖成我終身的遺憾。
大姐想給父親買一把躺椅,每次去街上,都會找一找有沒有賣的,曾見過一二次有,但因樣式、質量或是價格的原因沒有買下。二姐看著父親病弱的身體,想給父親卜一個大卦,算一算我們怎樣做才能扶正祛邪,保父親長命安康。但因為那段時間每天加班,又正趕上農忙,這個想法也就擱著了,直到父親去世,也沒有能為父親占上一卦。因為拖擱,我們沒能盡孝,因為拖擱,我們遺憾終身!
父親的過早離世讓我們深深震撼,孝要及早!我們把在父親身上的成功做法和未了心愿,都及時地傾注到了母親的身上。母親省電舍不得看電視,我用一個配電箱騙母親,裝了那東西就省電了。其實是讓姐姐交掉了電費。買給母親20多元一斤的東西,我都會說成5、6元一斤,兩斤半我會說成一斤八。老年人要營養要補鈣,姐姐們長期供給鈣片補品,我保證每天一包高鈣低脂的牛奶。給母親錢她舍不得花,我們都買成東西。。。。。。在我們姐弟三個的精心呵護下,81歲的母親很健朗,還能跳著糞擔澆菜地呢!春節期間,七十多歲的舅舅逢人便夸“泉華你們三姐妹把個老娘養得真當好!”
母親的健朗和舅舅的夸獎,讓我和兩位姐姐感到無比的幸福。但幸福的同時,我們總會常常想到父親,如果我們做得早些、做得好些,或許父親還健在著,或許我們可以更幸福
無價讀后感 篇4
燕子每年冬天都要飛向南方,因為它跟冬天 有一個約定;青蛙每年夏天都要歌唱,因為這是它與夏天的諾言;樹葉每年秋天都要凋零,因為它與秋天姐姐有個諾言!
“孝的諾言”!這是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默默地在心底向父母許下的諾言。他們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自己可以從容盡孝。認為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但可惜我們往往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獲。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可他們得到的回報是什么?得到的是我們的怨恨,除了怨恨,還是怨恨。沒有一絲的體諒與理解,沒有一顆感恩的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父母的恩情我們永遠也還不完,但多一份感恩,就多了一點親情;多了一絲的溫馨;多了一縷幸福;少了一份愧疚。報答!并不是口頭上的承諾,說自己要怎么做,怎樣來報答。因為口頭上說的全是無稽之談,只有落實到行動上,這才算報答。其實報答父母并不一定要取得好成績,給父母錘錘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會使父母感到欣慰,這就是報答。報答不論大小,關鍵看你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時間 一點點的流逝,世界一天天的變化,如今的我們已不是小孩子,過去傷心的淚水早已被我們遺忘,過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但過去美好的記憶早已被我們塵封。如果時間可以定格,把所有的美好時光都留住,那該多好啊!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珍惜,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珍惜父母的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幸福。
不要一昧的追求,而忽略了身邊的人。不斷追求,追求向上的精神是好的,但也 容易使人迷失自我。珍惜身邊的人吧!孝的傳統美德從古流傳至今,它如同滾滾長江,源源不息的流向遠方………
無價讀后感 篇5
讀了《孝心無價》我感觸更深。“孝”這個字,在甲骨文里的寫法,是一個少年人牽著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孝”字從右上到左下那長長的一撇,便是老人飄蕩的胡須。“孝”是我們都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學會孝,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了呢?我們都只是在口中說要孝敬長輩,孝敬父母,總是打算長大以后要怎么孝敬長輩,孝敬父母,而不是在現在孝敬。但時光總是有限的,等到我們想到要孝敬時,長輩們父母們恐怕早已帶著對我們“孝”的失望而走了。
《孝心無價》中那個苦孩求學的故事,我覺得那個孩子做得不對。為了求學,不惜犧牲母親的鮮血,用母親的鮮血澆灌求學之路。他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懂得愛,以為刻苦求學、不惜一切就是對母親的最好的“孝”,那他還會去愛誰呢?由此我想到了那次的一件事。
那天是奶奶的生日,我思來想去,決定去買一束鮮花送給奶奶。到了鮮花店我望見了那些優雅高貴的玫瑰,但我的錢只夠買一束康乃馨送給奶奶。拿著這束康乃馨我小跑著回家,心里又激動又緊張,真怕奶奶不喜歡這束花。站到家門口,我手捧康乃馨,微笑著輕輕敲門。奶奶開的門。一開門,奶奶先是臉上掠過一陣驚訝,緊接著,又露出了笑容,對家里的人說道:“你們看,我孫女送的花真是好看啊,我最滿意這份禮物了,你們都學學啊。”
那時我并不明白,那束康乃馨并不是多么美麗,但為什么奶奶那么滿意那束康乃馨呢?現在,我明白了,那束平淡無奇的康乃馨,之所以在奶奶眼里是最美麗的康乃馨,是因為那束康乃馨帶著我真誠的孝心,才讓那束康乃馨變得更美,在奶奶眼里成為最美的康乃馨。
并非越貴重的東西越好,有時,一份小小的平常的但卻帶著一顆真誠的心的禮物,比任何貴重的禮物都更有意義,更珍貴,更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