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讀后感400字(精選3篇)
二泉映月讀后感400字 篇1
阿炳是一個從小跟隨師父多年學習二胡的,四海為家的,浪跡天涯的小人物。
無錫的惠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那年師父帶著小阿炳來到二泉,當時月光照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塊無暇的璧沉在下面一樣。
師父靜靜地傾聽著泉水流動的聲音。師父突然問阿炳有沒有從水聲中聽到什么奇妙的聲音,但阿炳那時還小,什么奇妙的聲音也沒聽到。師父說他年紀還小,以后就懂了。
20xx年后,阿炳早已長大,師父也早已去世了。阿炳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一天,他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當年和師父一起觀月的二泉邊。二泉的景色還是那么美,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阿炳的耳畔。
阿炳在傾聽水聲時,回想起了師父說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突然,他好像聽到了各種對命運不滿的聲音。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二胡,隨著靈感和感受創造出了一首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阿炳的一生真是可憐,從小就只能跟隨師父賣藝生活,真不敢想象師父去世后,身患重病的阿炳又是如何艱苦賣藝過日子的。他能在水聲中聽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并能用二胡那美妙的音樂將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所表達出來,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還有他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不僅令我敬佩,還讓我深受啟發,讓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放棄,要發憤圖強。
二泉映月讀后感400字 篇2
今天, 老師教我們《二泉映月》這篇課文。
課文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阿炳面對挫折頑強不屈的精神。
是呀,面對挫折,只有不屈服于災難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
雨打花,撒落滿地,但是,落花不會因為你的悲傷而重現枝頭。滔滔長江蘊含著一個又一個冤魂,但他們不會因你的惋惜而起死回生。
面對挫折,無論如何長吁短嘆,就算你哭三天三夜,鑄成的大錯也無法挽回。悲傷是無用的,只有化悲傷為奮斗的力量,才能享受成功。
坎坷也好,挫折也好,對于人來說要戰勝它們,勿寧說戰勝自己。困難算什么?失敗又算得了什么?古往今來,哪個名人不是先嘗盡挫折的苦澀,然后才獲得成功的果實。
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終于發明了電燈;我國巨著《左氏春秋》,是左丘明雙眼失明后完成的;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僅用三千士兵攻占了吳國。在
世界浩瀚的歷史海洋中,面對挫折不屈者比比皆是。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困難。面對困難,你可以傷心,可以憤怒,但卻不可以沒有信心。
直面挫折,戰勝自我。這是對意志的磨煉,是對勇氣的考驗。莫邪之劍只有經過烈火的煅鑄才能成為名劍。絢麗的彩虹只出現在風雨洗禮之后。讓我們笑對挫折吧!成功永遠藏匿在挫折的背后!
二泉映月讀后感400字 篇3
每當我聽見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時,從樂曲中透露出的一種悲傷。使我“失明”“失聰”的心情得到放松,得到開放‘使自己的心情立即變的豁然開朗,給我指明了道路,給我以信心和勇氣。
原來這首二胡曲《二泉映月》是著名民間音樂家阿柄在兩眼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阿柄的真實姓名叫華彥鈞。189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4歲時喪母,自幼住在嬸嬸家,經常受到嬸嬸家人的歧視與侮辱,使他幼小心靈遭受到摧殘。自11歲開始,他就與熱忠于音樂事業的父親學習音樂藝術,學習到扎實的基本功。21歲時患了眼疾,35歲就雙目失明,早期還當過道士,因為與民間藝人切磋藝術和用民間音樂改編道教樂曲,所以被逐出道教,成為淪落街頭乞討的流浪漢,1950年永遠的離開了人世,長眠與地下。
雖然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卻還活在我們的心中,他所創作的歌曲也還在音樂藝術上長久不衰,被人們所傳誦。通過我對華彥鈞的認識,我認為他是挫折一生,困難一生,但是他卻不認為這是對他的禍,而是對他的一種福,他把這些困難當成激烈他前進的動力,堅強的與病魔做斗爭,堅持不懈的創作,創作出了著名的樂曲。我應該虛心學習他這種堅持不懈的與病魔作斗爭,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就是一個人,一個英勇的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高喊他的姓名——華彥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