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讀后感(精選4篇)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篇1
一直以來,喜歡讀徐志摩的詩,他的詩意念完整、韻味獨特、他既善于寫實,又善于寫心念。他的詩充滿傷感、哀怨,洋溢著春息、清新自然。他的詩馳騁著想象、切實的虛擬。今天讀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閑話》感受頗多。
文章源于生活,源于他的所見、所聞、所想,但其核心又是心靈的追求,對現實的不安與苦悶,對人生的迷茫和同情,對超自然的渴盼與祈禱。他善于在大自然中發現,細膩地刻記著自然界最細微的美。正如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它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它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簡單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進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秀美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讀到這里不免讓人浮想聯翩,多么美妙的景象,字里行間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一切萬物近在眼前。
文中還描述了他渴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擺脫世俗的喧囂,達到靈與肉的統一。文中描寫道:“平常我們從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里,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閑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品嘗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叢里在沙灘里在淺水里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品讀到這里,我不禁感受到自己對生活的期盼不盡如此呢?每天我們生活在塵世間,要給自己帶上一個面具,要把真正的自己埋藏起來。我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領導同事面前,要以笑示人,以表恭敬;在嬉笑打鬧的學生的面前要擺出一副“師道尊嚴”,讓學生望而生畏,要不何以服眾;在小女面前,要拿出母親的架子,嘮嘮叨叨,不厭其煩。其實在心底里,自己何嘗不是一個憎惡分明、喜笑顏開、開明爽朗之人呢?所以啊,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篇2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徐志摩散文經典》,對他的印象才從最初的浪漫詩人轉變為一個有思想、有個性,而又熱情高漲的、率真誠實的文學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點便是濃郁,人們總以為將紛繁的世界寫簡單是本事,殊不知將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個平平常常的場景寫得繁采到極致也是一種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種能把別人無話可說之事說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灑灑,花雨繽紛,但更難得的是這些奇艷瑰麗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內心,出自一個"真'字。正如梁實秋所說,徐志摩的散文無論寫什么,永遠都保持一個親熱的態度,沒有教訓和演講的氣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談話,毫不矜持地掏出內心的真話。
這本書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飛》,讀后讓我感覺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親切的談話、聊天一樣,而且他的散文充滿著豐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熱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閑話》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全部正像畫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
讀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表達總是這樣無拘無束。艷麗紛繁。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說: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是獨樹一幟的,與他的新詩一起形成“雙峰并峙“的局面。其實,情感的真摯,態度的親和,題材的寬廣,表達的無拘無束。艷麗紛繁,像詩一樣“濃得化不開“,構成了徐志摩散文的顯著特色。無論是長篇,如《巴黎的鱗爪》和《秋》;還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想飛》……等篇,則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了……
徐志摩散文選本眾多,這本散文經典是最新的一種,較好的展現了徐志摩各個時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讀后確實讓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會、照亮了中國文學。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篇3
《徐志摩詩歌全集》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一般涌現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摩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著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看似華麗,卻經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注物質,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在,詩歌已經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現的你的那份情懷。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也許你沒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詩人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摩詩歌全集》,發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篇4
近來我讀了一些徐志摩的詩,在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優美詩句在寒氣中迷漫,就像剛吃了一碗熱乎面,暖和全身。讀他的詩源于對他和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閑來無事隨意翻翻,可讀過兩篇之后感覺他的詩雖然很簡短但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難得》是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這首《難得》寫了一雙“寂寞”靈魂深夜對視,互訴孤寂之情。但這不是一團無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貼近詩人心中的爐火的溫,還有對現實社會冰冷現狀的擔憂。人們常常把詩人和失意怯懦聯系在一起,但我覺得詩句就是詩人手中的利器,在這白紙黑字上刻出了社會的分明;詩句更是入口的良藥,美化了人們的心靈。
通過徐志摩的詩,我感覺到了他心中那份對浪漫的執著。“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奇跡,為什么不讓它飄滿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樂》一詩則將浪漫與情景融為一體。
讀詩并不是去鉆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讀詩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隨著詩歌文字的浮現而波動,感覺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隨風飄蕩,來到詩人面前,感受著詩人創作的沖動。詩句結束,合上書,周圍的一切還是原樣,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對生命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