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贊賞孩子》讀后感(精選3篇)
《教你如何贊賞孩子》讀后感 篇1
我輕輕地合上《教你如何贊賞孩子》這本書的封面,此時賞識教育的痕跡已經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周弘老師對生命的敬重更讓我感動。
賞識不等于表揚加鼓勵,它是對孩子的無形生命的關注與呵護,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它無處不在,存在于我們的工作中,家庭中,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我們的課堂上,它的存在能讓孩子們的生命充滿活力。周婷婷周弘的女兒,她在賞識中快樂成長,在賞識中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成為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賞識不僅適用于孩子,更適用于我們大人,只要我們學會賞識,我們將生活在和諧、幸福的氛圍中。
我喜歡賞識教育,也嘗試賞識教育。無論是對孩子,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對自己,我都毫不吝嗇的進行賞識,因而我的生活充滿著快樂。但自從讀了周弘的《教你如何賞識孩子》這本書,我更進一步的認識到賞識教育的意義。
賞識的前提是愛,就如維吉爾所言:愛是所向無敵的。在愛中發現,在愛中賞識,能讓我們的孩子拾起生活的自信,看到生命的燦爛,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因此我們賞識孩子要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與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因此,賞識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信任、尊重、理解和激勵、寬容、提醒。做到了這些,我們的賞識,才能讓孩子賞識。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我自己:孩子在成長中的性格反復性很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缺乏等待的耐心,操之過急,而且我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靈活,缺乏周桂華老師的智慧與靈性,教育語言也缺乏活力,還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說:“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教師語言的智慧,需要思考與磨練,更需要學習。我想我得趕緊讀書,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總結,才能讓賞識教育在我的教育課堂上得到賞識。
《教你如何贊賞孩子》讀后感 篇2
在《教你如何賞識孩子》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將賞識教育中蘊藏的巨大能量發揮的淋漓盡致,把聾啞女兒周婷婷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啞人大學生。
他首次在本書中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深受啟發。
回憶我在十多年的求學歷程中,遇到過許多老師他們兢兢業業、講課技術精湛,讓我很佩服很尊重,但說實話他們都不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我最喜歡的老師是那些最喜歡我的、對我看好、給予我很多贊賞和鼓勵的老師。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不是最拔尖的那一個也不是最踏實的那一個,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特點,也沒有特別高遠的目標,但卻也是在一直進步著的那一個。
所以大多數的老師對我都不是特別在意,甚至有一些老師對我不看好,但有那幾個為數不多的老師他們能夠發現我的閃光點,對我給予很多關心和鼓勵,會看到我一點點的進步也能看到我內心的火苗。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是我非常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喜歡、最難忘的恩師。
今年是我畢業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真正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次經歷,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涯我深知一位老師對于一個學生的鼓勵、賞識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我便不斷提醒自己,一定一定要多和學生交流,爭取發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多鼓勵、多賞識,每一名學生都是可愛的,都有無限的潛力。
在《教你如何賞識孩子》一書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周弘老師描述:當他的女兒在七歲剛接觸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題,他非常激動地對女兒說:“簡直不可思議!你這么小的年齡做這么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女兒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問爸爸:“爸爸,你小時侯會不會做?”爸爸說:“在你這個年齡,這么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女兒頓時信心倍增,對于知識充滿了熱情與信心,僅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如果是有些家長劈頭蓋臉對孩子一頓罵:“你居然才做對了一道題!”,恐怕周婷婷也不會有之后的進步和成功。所以贊賞與賞識孩子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責任。
在對于孩子們科學課的教學中,我認為這種賞識更是非常必要與珍貴的。在問一年級小朋友長大要做什么的時候,會有很多孩子回答:“科學家!”就像我們小時候說的一樣。這說明他們對科學是非常有興趣的,也認為科學是非常神秘的,做一名科學家是非常偉大和值得驕傲的,所以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對于孩子的意義。在我帶的一年級與四年級學生中,實驗課是最能吸引學生、放飛學生思維、為學生插上科學的翅膀的,所以我尤為重視。
每一次實驗課學生的學習氛圍、課堂參與度都要比平常高很多,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也是最活躍的,他們的小腦袋里會冒出許許多多的為什么,他們在你拋出一個問題后會爭先恐后地說出五花八門的答案,這個時候我對于他們的回答絕大多數都是給予肯定的,并且對于很多同學新奇的想法、結合科學知識的回答以及聯系日常生活舉出的生動的例子都會給予大大的表揚,贊賞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學習和總結科學知識、能夠將科學聯系、運用于生活等等。
對于回答可能不那么好,或者出現偏差、出現問題的學生,我也會給予適當肯定,哪怕是回答錯了也要感謝他幫大家把這些容易混淆、容易理解錯的問題指出來。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每一個孩子都是能夠積極參與的、不怕出錯的孩子,并且鼓勵他們說出不一樣的觀點、更新奇的想法。
在這本書中我還明白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孩子熱愛生命,熱愛生命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孩子快樂地成長”。因此不論是在課堂知識的設置還是實驗操作的講解中,我都非常注重課堂的趣味性,會找一些夸張的、震撼的圖片做成課件,加深孩子的印象與理解,也會找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學視頻為孩子們補充課外知識。
記得有一次實驗課時,要教孩子們使用酒精燈的操作,其實酒精燈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因此一定要讓他們牢記酒精燈的規范操作。我首先播放了一個可愛的動畫視頻來講解酒精燈的操作要領,在視頻中會有一些夸張的場面,例如:小朋友用一個已經點燃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個酒精燈,這個時候發生了嚴重的爆炸將小朋友炸飛,每一次看到這里孩子們都會哄堂大笑,但是每一個人也都記住了不可以這樣點燃酒精燈也明白了不當操作會帶來的危險后果。
接下來我還會請同學上臺來講解或示范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的問題,如酒精應該裝多少、酒精燈如何點燃、如何加熱、如何熄滅等等,并且讓大家來發現并指出做的規范的和不規范的地方。此外,在實驗過程中我也會關注孩子們的實驗操作,在課堂總結時對于操作規范的孩子提出表揚。可能有的孩子他們的反應能力比較慢,思維不夠敏捷,可是他們會認真聽老師講并且規范操作,這就是他們身上非常閃光和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這些孩子閃光點我都不想錯過。
讀完這本書后我還明白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從小培養他能堅持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十分鐘,他們在做實驗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麻煩,會有一部分人堅持不下來,實驗做了一半就放棄了、實驗做完了卻不好好寫實驗報告、實驗失敗一次后就不想再做了而是隨便編一個實驗結果交差等等。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格外關注這些孩子,可以給他們講愛迪生為什么能成功,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才換來了成功;可以在同學中給他們尋找榜樣;也要在這些孩子做實驗的過程中不斷鼓勵他們:“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很厲害!再堅持一下就成功了!”“你這次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但這只是第一次實驗,你能做成這樣已經很好了,況且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出現了偏差,不要放棄,再細心一點你一定可以成功”。當孩子的潛意識已經具備了“堅持,再堅持”這一思想的時候,他的一生必然是輝煌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他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斷的激勵,要抓住了孩子渴望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這辦法真妙!”“我真為你驕傲!”的感覺中走向成功。同時也要防止走入誤區,不能把賞識的目標定位于狹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點大學等,而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愛心,充滿自信,全面發展的人。
《教你如何贊賞孩子》讀后感 篇3
對于我這樣的新老師,剛到新的學校,從來沒有帶過一年級的我,生怕我會在工作中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所以查了一些書籍和關于剛入學孩子們的心理變化的文章。無意中從網上看到了一本介紹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關于剛入學孩子的文章《孩子們,你們好!》,看完了真的是很感慨這樣的教育家,他讓我不但重新認識了教師自己,更讓我的眼前一亮,給了我更多和孩子們相處的方式方法。
這是一本好書,對于教一年級的我來說,我受的啟發很大,書中展示的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很具體,操作性很強。
我從書中學到了很好的教學方法,并將在自己的班里進行嘗試,比如,課堂上做有關學習內容的游戲、唱歌,這樣孩子們課中既得到了休息,又能更精神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在課間和他們一起游戲、聊天,不但拉近了師生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師生情感,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因為學生喜歡你,才會喜歡你教的課。
在教學時,有時故意出錯,讓學生糾正、辯論,直到證明了他們有理的時候為止,不僅引起學生學習的愿望,錯誤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學生在課堂上愛不假思索的大聲說答案,怎樣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書中談到的教會學生思考地方法很可行。比如,讓學生數出一幅圖中不同圖形的個數,學生會數出出現不同的結果,并爭論著,4個!5個!4個!5個!作者并不介意這種喊叫,而是裝著反復檢查自己的答案,并低聲建議學生再檢查一遍自己的答案,學生便會模仿著老師去數。這樣就教給了學生思考檢查的方法。他把教方法滲透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并演示給學生看,在行動上引導學生思考,并不是僅僅告訴學生要檢查。他還適時的表揚學生,你們看,他在用手指著認真檢查呢!學生就會學著去檢查。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會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就是無痕的教育,這個方法我試了,挺好的,效果不錯。
我感覺作者就是在教我一步一步怎么去做,語言描述清晰明了、詳細,指導性強,操作性也很強。
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對待自己工作的那種認真的態度,他特別用心,是個了不起的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開學前一周他所做的準備工作:他會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并記住他們的名字,他給將進入自己班級的孩子寫信,告訴孩子們他已經長大了,老師將在教室里歡迎他們的到來,告訴他們老師將開始和他們一起過一段快樂的學校生活。作者這種對教育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想想自己,從來沒有在假期提前關注自己將要教的孩子。由于班級學生人數較多,有時對學習比較差的孩子缺乏耐心。慚愧啊。
孩子的天性是好動,愛說,當我們聽夠了孩子的吵鬧聲,我們便選擇了逃避,殊不知這樣就錯過了好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錯過了好多教育的契機。如果我們將兒童的吵鬧聲看作是一曲美妙的交響曲,那么我們的教育就可以精彩有效。
阿莫鈉什維利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在為孩子著想,而且表現在尊重孩子的心靈,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的一點一滴中。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全心全意地關懷孩子的生活。當學生過生日時,他會用各種方法為學生過一個難忘而特殊的生日,當學生為作業中的紅線批改,而感到傷心,自責時,他會及時改進,當學生出現糾紛時,他會因勢利導,當學生頑皮時,他不去壓制,而是引導……如此多的教育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學生的愛,對教育的熱情與執著。
他把兒童看做是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自我,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設身處地的為兒童著想,診視他們的感情,愿望,需求,以他們的樂為樂,以他們的憂為憂,與孩子心心相通,與孩子打成一片,成為孩子的朋友。這種境界不正是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去追求的嗎?
回想自己課堂的常規教育,孩子們剛上課時向老師問好。全體起立---點頭——聲音響亮一起說老師好!,語氣堅定,不要拖音,孩子們起立太慢,重來;聲音太輕太拖,重來。但是對于我的回應,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好!從未想過,我是否也需要練習?當我對孩子們問好的時候,是否面帶笑容,是否聲音響亮,是否真誠?
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全心全意的愛孩子,愛不是喊在口頭上的,而是體現在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次與孩子的交往中。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了解他們,尊重他們,熱愛他們,把自己當做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了解他們的心理,了解他們的行為舉止,知道他們的需求。才能更好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自愿接受教育,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