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轉促活動總結范文(精選3篇)
學轉促活動總結范文 篇1
22日,自治區直屬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總結20xx年區直機關黨建工作,部署20xx年工作,就區直機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學講話、轉作風、促落實”專項活動進行動員部署。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秘書長、教育工委書記李鵬新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充分肯定了區直機關黨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區直機關黨建工作和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強調要堅持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有關機關黨建重要論述作為區直機關黨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堅持把貫徹落實總目標作為做好區直機關黨建工作的統領和總綱,堅持把服務中心、建設隊伍作為區直機關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開創機關黨建工作新局面。
會議指出,區直機關作為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參謀部、決策部、執行部,黨員干部集中、執政骨干集中、權力責任集中,是全區執政體系和治理體系的中樞,對全區各級各部門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
區直機關各級黨組織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充分認識區直機關帶頭開展“學轉促”專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主動把自己擺進去,認真學講話、帶頭改作風、盡心促落實,努力在“學轉促”專項活動中走在全區的前列,為全區各級各部門樹標桿、作表率,切實營造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生動局面。要帶頭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帶頭聚焦中央治疆方略,帶頭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帶頭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帶頭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努力在創建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創新型、廉潔型機關上作表率,扎實推動區直機關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會議還套開了自治區黨建研究會機關專委會委員會議,選舉產生了自治區黨建研究會機關專委會領導機構。
區直機關各單位黨組(黨委)書記、機關黨委書記、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和工委全體干部參加會議。
學轉促活動總結范文 篇2
按照自治區黨委陳全國書記提出的“作風不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的指示,庫車縣教育局及時召開機關整頓作風、嚴肅紀律動員大會,提出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部能力不斷提升、工作效率持續提高、綜合協調不斷加強、優良作風初步形成的五項工作目標。同時,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加強學校對機關干部工作作風的監督。
扎實學習凝共識采取領導引學、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黨的xx屆六中全會、xx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自治區黨委、地委、縣委穩定安全工作會議精神以及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文件精神,確保每個文件、講話、制度都能學深學透,引導廣大教職員工深刻認識黨中央明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的重大意義,切實推進自治區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保證學習效果,先后多次組織機關干部、學校領導、普通教師參加應知應會測試。多種策略挖頑疾一是表態承諾。全縣所有學校校長、書記分別簽訂了《“學、轉、促”專項活動責任書》,就如何學、如何轉以及對總目標的認識等方面做出承諾,并邀請校長代表在教育系統大會上作表態發言;二是征求意見。采取不記名方式對教育局領導班子、機關科室主任、學校書記和校長在“四風”“四氣”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進行查擺;三是嚴明紀律。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教育局先后下發多期通報文件,對工作作風不實等行為進行了通報,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四是動真碰硬。
堅決清退工作能力差,漢語水平低的機關干部,對責任心差、欺上瞞下的機關科室主任進行崗位調整,對工作不實、不說真話的機關干部進行了提醒談話;五是制度規范。出臺并完善了《庫車縣教育系統“學、轉、促”專項活動例會制度》、《庫車縣教育系統重大信息上報制度》等8個制度規范,以鐵的手腕向“四風”“四氣”開刀,堅決糾治作風不嚴不實問題。真抓實干促穩定切實維護好教育系統大局穩定,確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一是深化“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組織開展了機關民漢干部結對子活動;二是緊緊圍繞穩定安全工作人人有責原則,實行機關科室包片區、包鄉鎮、包校制度,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堅持每天對學校維穩值班情況進行督查,切實保障教育系統大局穩定。
學轉促活動總結范文 篇3
踏著深圳讀書月活動的步伐,我校以“‘我是小小科學家’的讀書活動”為中心的系列讀書活動又掀起了高潮,成為了我校多年的讀書特色,下面對讀書活動所取得的成績作簡要回顧:
首先活動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
在活動中,同學們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體,大家是站在讀書活動中心的位置,在主動的參與一種學習的過程,打破了以往按統一的模式塑造學生的傳統做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殊的興趣、愛好。下面是讀書活動的統計數據表明:
一、營造濃烈的讀書氛圍,孩子們自己來做到宣傳“3個1”,自己的成果孩子更喜歡,宣傳更有效,同時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培養,自己的。
1、出一期——每班同學以讀書月為主題的出一期墻報。
2、播一個——每天紅領巾廣播站廣播員每天中午向全體同學播一個關于科學家的發明創造的感人小知識、小故事。
3、出一刊——學生自己上網搜索、查找書本資料出一刊“發明創造知識小小報” 。
二、孩子們自主研究的物象和現象豐富多彩,成績喜人。
積極響應參加這次活動的同學們,大家成雙結隊,成立了一個個研究小組,儼然是一個個似模似樣的“小小科學家”。本學期選擇的物象或現象達200多種,你們親自參與研究的現象或物體有關的小制作或小發明共有190多個,研究報告論文、心得體會、日記等共216 篇。在活動的評比中,其中有65位同學的研究論文、日記、心得體會獲獎,有36件小制作、小發明獲獎。
經過幾年的系列活動同學們對研究物象有了更好的經驗,研究的層也不斷的深入,研究的質量更高,從研究物質的表面到更注重從科學的角度進入,從物體的實用價值大膽想象,大膽研究。如學生在第一、二次參加這個活動的時選擇研究的物象或是現象來看,物象有:垃圾、飛機、利是袋、種子……;現象有:蛋殼為何變軟,為什么有聲音、北方冬天的玻璃上為什么會有美麗的‘窗花’、研究音樂賀卡的發音原理、……而這次活動中同學們所研究的對象又增加了許多有趣的、涉及面更廣的物象或是現象。例如同學們選擇的物象有:機器人、美麗的家園、輪船、獎杯、神州五號、坦克、像架、我家的沙發、神州五號返回倉, “氣壓噴水火箭”“小鬧鐘”現象有: “為什么樹葉上會有黑斑?”; “蜜蜂的秘密”; “海豚的身體為什么會膨脹”;“早飯為什么要吃的好” “電流的作用”;“為什么運動員在賽前要抹白粉”; “火箭的原理”……數量之多可謂喜人。而同學們的小制作有:邱晨同學的“送給地球的空調”;魏耀成同學從生活中得到體驗,研究了一個經濟美觀卻能幫助尋找掉在地上的肉眼很難發現的小零件、縫衣針的“幫你找”小發明,這不但是個小發明還體現了關心地球、關心他人的愛心;五(1)班蘇雁彤同學從載人火箭上得到啟發發明了“環保小飛船”;五(1)班張國鐘、楊紹兵同學小發明的觀光電梯;還有二(2)班維晴徽同學用廢材料制作的“神州五號、圓夢太空”表達了學生為祖國取得的巨大科技成果而驕傲的心情……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由于同學們有了更充分的自主權,所選擇的物象或現象正是大家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不需要強迫,可以說同學們是在一種愉快的學習的過程真正得到了掌握知識、拓寬視野目的,所得到的結果也是百花齊放,看著一道道難題,一個個疑問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一件件費舊物品變廢為寶,是同學們的參與讓讀書活動有了更加深遠的意義。一篇篇小論文、小報告、小日記,一個個小發明、小制作中,都滲透著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血和汗水,也滲透著每一位成功者的喜悅,更滲透著每一位老師和家長們的關懷和栽培,每一篇文章,每一件作品都珍藏著一個個小故事。這種類型的活動可以說是關乎天文地理等知識面很廣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來自生活,貼近生活,這類活動正是關注了同學們的個性發展,滿足了同學們不同的愛好、興趣和特長,我們堅信孩子們永遠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未來的愛迪生又會在他們中間出現。。
其次,引導掌握科學有效的讀書方法。
在以“我是小小科學”讀書活動為中心的活動中,同學們更有效地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
①自主探究問題。
只有有了問題,才會有研究。從小學會培養對生活中的一切物象都帶上“質疑”的心態,帶上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究精神去學習、研究,對任何事情都帶上一個“?”號,問問為什么?它的起源在哪?有什么作用?可以改良嗎?給我們什么啟示?如這次活動的方案中提出活動的明確要求:“研究啟示,做與研究內容相關的小制作或是小發明一件以上。”孩子們必須先衡量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長,才有目的的去選擇一種物體或是現象,然后才能按所選的目標選擇有效的研究途徑,最后是根據研究啟示做與研究內容相關的小制作或是小發明,獲得真知。這樣就有效地培養了同學們的“探究性”精神,也培養了孩子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服務生活的精神。
②養成寫日記、寫心得體會、摘抄好詞好句、剪貼的良好習慣。
從學生交上來的論文、日記,我們可以感覺到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懂得了如何學習,學會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做筆記、寫感想,寫論文的良好的讀書習慣。
③學會利用圖書室資源的好習慣。
從圖書室反饋的資料來看,學生借書閱讀的現象迅速增加,11月份平均每星期每人借書1本。
④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合作。
在迅速發展的今天,合作是成功的關鍵,在這次活動中,一種難能可貴的集體合作的精神在我們班集體、校園中閃光。首先體現在同學們或是和家人、親戚朋友一起研究,或是和同學3—4人為一個小組的進行研究;其次體現在這次活動的作品布展中,同學們用集體的智慧去布置自己班的展位;最后體現在學生在班級開展了好書交流活動。讓大家明白一根筷子容易折斷,而一把筷子不易或是折不斷的道理,我們要從小養成與人合作學習、共同研究的習慣,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團結是強國之本。
⑤學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開展“1.1”活動。
全校學生利用每天課間一小時在校園中讀書讀報刊、雜志、名著等讀書活動(早上到校半小時,下午到校后半小時)。
三、活動走向“社區——學校——家庭”一體化。
我們的讀書活動走向“社區——學校——家庭”一體化,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也是同學們參加讀書活動在活動中品嘗到甜頭的又一很好的途徑。
首先我們的讀書活動走向了社區:學生學會了利用社區資源,如青少年宮、圖書管等進行學習。
其次我們的讀書活動走向家庭: 我們的活動得到了父母、爺爺奶奶的支持,他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與孩子同看一本好書活動,和孩子一同研究物體、現象,一同制作小制作、小發明,讓孩子們的小制作小發明走向更高層次, 7件作品被送區參賽,為了感謝家長的支持,10位家長被評為最佳輔導獎。教育走向“社區——學校——家庭”一體化,是我們的幸運,社區、學校、家庭的有機結合將推動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