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精選6篇)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1
由于我所工作的幼兒園在農村,所帶的幼兒與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相比較,知識面等方面都比較貧乏。出于對這一方面的思考,在我執教《端午》這一活動之前,先對幼兒在“端午節”的認識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結果發現孩子們對這個節日一無所知。
針對調查情況,我為了給組織《端午》活動和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作一個好的鋪墊,所以我選擇先對活動冊中的兒歌《端午》進行了教學,使幼兒對這個節日有些了解。在活動過程中,我對兒歌中的每個專有詞語都盡可能形象地作出了解釋,讓幼兒很熟練的掌握了兒歌內容。在端午節放假時,我給幼兒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對在端午期間的所見所聞和與該節日相關的活動進行仔細的觀察、記憶,開學后要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端午節剛過,我發現小朋友們都聚在一起熱火朝天的聊著“吃粽子、賽龍舟”的事情,我心里一陣高興,看來端午節的話題已經引起孩子們的關注了。在下午到園后,正式開始了《端午》的活動。“端午節里你們看到了哪些?玩了什么?”一開始,有小朋友舉手告訴我“端午節的時候,舅舅一家來我家吃飯”“媽媽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吃了很多。”‘我家的門上插了艾草。“‘我在家里的電視上看見了龍舟’我說“是什么樣子的?”“我來”“我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搶答了起來。“還看見了什么?”
我問。“他們在賽龍舟,他們一邊這樣、這樣(用手做出劃槳的動作)一邊還喊‘加油!加油’”有個小朋友忙著比劃著。這下其他小朋友按捺不住了,有的加入了浩浩蕩蕩‘劃龍舟’的行列,有的成了拉拉隊員喊起了“加油”。班上頓時像是炸開了鍋。看著小朋友們興奮的臉,我決定取消原定的談話計劃,來一場‘賽龍舟的游戲“吧!
通過這次的“賽龍舟”活動,我深切的感受到在孩子感興趣的基礎上生成的活動是最受孩子歡迎的,而能讓孩子親身經歷活動情景則最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潛能。首先我發現孩子們自發的談論有關賽龍舟的經驗,這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其中活躍的情緒是教師任何的預設活動也調動不起來的,但如何采取一種恰當的方式引導他們梳理自己的經驗,分享別人的經驗,從而獲得真實而美好的情緒體驗呢?
我選擇開展‘賽龍舟’活動,使幼兒始終處于真實的活動情景中。在這樣的情景中,幼兒能主動的與人和事相互作用,不斷的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無形中促進了兒童心智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活動專注性、持久性及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表現的十分突出,我覺得這正是與孩子在活動情景中的自主探索、自我感受體驗分不開的。
附兒歌:
端午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2
三天的公開課教學活動結束了,這段時間共組織十堂公開課,大家都能認真上課、聽課、及時記錄,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回顧這三天的聽課過程,有喜悅、有收獲、有失誤、也有不足,但總體來說,這一個多月的辛苦沒有白費,因為每位老師都能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總結了經驗,以便更好地反思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給青年教師們搭建展示與鍛煉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增強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一、總結經驗,共同分享
1、教師積極準備,有的老師甚至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反復的整理教案,找同伴說課、試教,認真查閱資料,制作教具記憶PPT。
2、老師們都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組織活動,并根據幼兒的特點將枯燥的教學活動融入到游戲活動中,比如:科常課中,教師利用PPT,把圖形與幼兒的想象充分的連結在一起;語言課上,運用圖片或圖文結合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記憶詩歌和故事內容,創設情境引領孩子更投入地學習,扮演角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等,讓孩子在有趣的游戲和情境中輕松學到本領,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3、大部分老師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突破。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盡管每節課上完后,大家都能發現問題,找出不足,但每位老師課中都能找出亮點和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苗玲、郭易君、孫莉芳老師教態自然大方,對課程的設計和把握準確到位;顧萍、傅伊老師穩重、語言簡練到位不拖拉、簡單明快;夏佳妮、李萍、趙婷婷老師的活潑大方,注重師生互動,體現了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馬麗娜、朱臻老師親切自然的教態,勇于嘗試和挑戰,利用ppt教學等等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都能夠多看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4、大家都能夠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集中參與說、評課,說、評課時能踴躍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對活動有觀后感和反思。相信在這樣真誠交流、相互學習的園風帶動下,每個人都能完善自己,不斷進步,成長的更快!
苗玲老師的數學活動《好餓的小蛇》,能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豐富新穎的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教學環節流暢,非常緊湊,動靜交替合理,中心重點突出,特別是她的大圖畫書應該作為幼兒園的珍藏本。
二、通過聽課、交流,我們也認識到大家共性存在的不足之處,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教師誦讀能力有待提高。在給孩子范唱、范誦、和講述故事時一定要做到聲情并茂,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能充分吸引和感染到孩子。
2、課上進行有效提問和溝通。一定要做到語言精練,引導語到位。多學習富有童趣的語言,語調抑揚頓挫,充分調動孩子的能動性。
3、在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靈活處理和回應突發事件,及時調整自己的方法,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4、雖然教師有整合的意識,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對活動價值的把握,片面追求活動的新穎性,忽視活動之間的聯系性。對幼兒前期經驗的梳理、提升、拓展方法單調,特別是在預設活動中對幼兒即時生成的問題缺乏合適的回應策略。追求即時效果的現象時有存在。
總之,此次觀摩活動收獲很大,但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們明白了無論是幼兒還是老師,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嘗試,因為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才能收獲,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于我們的專業成長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要把不足之處作為我們不斷提高的動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做到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流暢,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多探索、多發現、多思考、更好地融入活動情境,放開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3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在這重要的節日里,幼兒園也舉辦了活動,活動圓滿的成功了,結合幼兒園的情況,現總結如下。
在9月8日,我園就發出通知書,發動家長積極參與中秋節系列活動,先是家長與孩子進行燈籠制作活動,從發出通知到9月26日,我園就收取燈籠作品185份,評出優秀獎55份,參與獎130份,這表現了家長對園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在9月19日下午2:00正,我們進行主題慶祝活動,利用本學期增添的電腦與觸膜電視,老師做了PPT,讓家長與孩子知道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各地如何慶祝中秋等,各班還用不一樣的活動形式來進行慶祝,小班組的親子作畫《水果寶寶》;中班組親子制作《水果娃娃》;大班組親子制作《水果拼盤》;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孩子與家長都非常積極投入到每個環節里。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開展得很順利,在這里非常謝謝各位家長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因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你們充分的準備、積極的參與,你們別出心裁的創意也令孩子們格外開心和快樂,也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到各種各樣的技能,提升了濃濃的親子情。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系。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4
20xx年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29個世界無煙日,5月25日周一國旗下講話,解放路大地幼兒園的老師對全園孩子們進行了一次世界無煙日的宣傳教育活動。
這次的教育主題是“小小一只煙,危害萬萬千”,雖然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但是孩子們對“吸煙有害健康”的話題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孩子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還在吸煙的長輩和親人,讓他們知道吸煙的危害,讓他們了解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人數達250萬之多,煙是人類第一殺手。
這一教育活動是為了響應“無煙日”的倡議和號召,同時也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講文明、講衛生、改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中來,提高人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營造一個健康、清潔、無煙的社會環境。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5
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的世界無煙日,為了迎接第29個世界無煙日的到來,5月29日,五原路幼兒園積極開展了主題為“無煙生活、和諧校園”的系列活動,利用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控煙宣傳教育,幫助幼兒了解吸煙的危害性。
當日,幼兒園在液晶屏、LED屏、宣傳欄中播放相應的控煙宣傳內容,通過直白的標語、觸目驚心的圖片讓大家意識到吸煙的危害,為我園禁煙工作營造良好氛圍。保健老師更是在當天下午在中班開展了生動的主題班會,與幼兒積極互動。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看無煙PPT,讓幼兒說一說吸煙的危害,幼兒們踴躍發言,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了禁煙標志,知道吸煙危害健康、污染環境,拒接二手煙,一起共創美好環境。在活動最后,還與幼兒一起動手涂畫制作一個個禁煙標志。
通過開展禁煙活動,幼兒在了解了煙草的危害及禁煙的重大意義后,紛紛表示要遠離香煙,還要勸說父母、親人等遠離煙草。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師生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增強了對吸煙有害健康、被動吸煙和環境煙草煙霧危害的意識。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總結 篇6
本次活動是結合我班科研《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進行的系列家長活動之一,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鍛煉動手能力,體驗和家長親密合作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使家長在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我們中(4)班特舉行了家庭包餃子活動。
本次活動,家長參與率100%,說明他們對活動的重視,對孩子、對幼兒園工作的重視。活動一開始,我們介紹了包餃子的過程,有兩個家長就自告奮勇地上來和面粉,在快樂而忙碌的包餃子過程中,家長們都能認真指導孩子一些技能,特別是怎樣用酒瓶搟皮子,把皮子搟到合適的厚度,并不時地與其他家長交流,吸取新經驗,孩子們非常投入、專注,包的餃子外觀也形式多樣:有的像花、有的像包子、有的燒賣,好多孩子都說:“我學會包餃子了!”有些孩子的奇特的“開花”餃子,還引來了家長一陣陣笑聲。最后與家長一起吃餃子,充分感受了家的溫暖與分享的快樂。看似簡單的制作,卻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親子合作的精神,分工協作的能力,任務由不順利到順利的反復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親子合作帶來的快樂,使親子不斷體驗著失敗、享受著成功。
活動結束后,我們通過“家長反饋表”了解到: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較滿意,認為孩子能自己獨立包餃子,基本學會了簡單的技能,家長們對活動有很好的評價,認為活動有很大的意義:能夠讓孩子學會自主生活,從小就有動手能力,培養她的勞動習慣;與孩子一起體會活動的快樂,就像自己回到了兒童時代,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很多;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體驗勞動快樂,為孩子創設和提供更廣的自由表現的空間,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讓小朋友和家長體驗到了做飯的樂趣和艱辛,同時教育小孩要珍惜糧食,要在勞動中體驗快樂;……少數家長看到了孩子與同伴的差距,所家長都希望老師多舉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平凡的活動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生活更有意義。
本次活動真正達到了家長與孩子“快樂和諧共享”的目的,作為教師,將繼續探討研究更多生活化的家園活動形式,使我們的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