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精選25篇)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
屋外飄灑著小雨,牛毛般細嫩,銀絲般晶瑩。雨點滴落在書的封面上,我輕輕地用手拭去,留下一灘水跡。
翻開泛黃的書頁,追尋著作者飛速般來到了他的世界。書頁雖厚卻隱不住他澎湃的感情,對“真理”“公義”的批判,對童年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未來充滿憧憬……但使我最感動的則是《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在我們面前描繪了一個喜歡“切切察察”,懂得許多封建禮教,粗俗但善良的老婦人的形象。她粗俗好事,但情有可原,她沒有接受過教育;她的管教不適合孩子,但那是善良;她青年守寡,因此希望一年中“順順溜溜”。她平凡真實又善良。她仿佛是我們身邊的一個親人,無比地關愛著我們。在文章的結語處“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卻讓我感到一絲欣喜。他們不是親人,卻有著親人間血濃于水的溫暖,他們之間的感情緊密而深厚……
讀完整本《朝花夕拾》,魯迅的思想和感情溢于頭腦。他的文章在反抗,反抗著束縛他的時代;他的文字在辯駁,辯駁著腐朽的思想;他的心在爭脫,爭脫到一個屬于他的天地……
小路綿延,卻彎不盡他的鄉愁;森林茂密,卻隱不住他的寂寞;清水如泉,卻淹不透他的愛國——他,魯迅,艱難路上最真實的君子!
和曛的陽光照入窗內,水印已悄然無跡,屋外的天空仿佛更高更藍,粒塵不染。欣賞魯迅的心,已飛到云霄高處!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
之前在語文課本上,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讀起來特別有味道,往往讀過之后就很難忘記。這次,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細細地讀著,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別精彩,讀后令我有感而發。童年是美好的,魯迅的童年卻特別精彩,每讀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讀出了真實的感情,猶如親身經歷著魯迅童年里發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將魯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對比,發現我們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處。
魯迅童年的時候,家道已經衰落,大人們必須為生活奔波。魯迅由于做錯事情,經常被長輩責備,這些都讓他感到難過。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必須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沒時間陪我,在我做錯事后,他們會大聲責備我。
魯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長理解我。這坌書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貓、鼠》,魯迅沒有朋友,只有小狗、小貓、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寫道,魯迅和一只貓結仇,其實,和魯迅憂愁的不是貓,而是他生活的那個家庭環境。讀了這本書,我讀懂了魯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著自己的童年生活。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書。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3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計劃,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冊子中讀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讀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圖》。
先生的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后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一篇讀后感的讀后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先生是新白話運動的領軍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于白話運動的立場。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通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本在網上找出,加以瀏覽,讓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是這些所謂的“孝”實在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謂至孝,家里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
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4
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初中課本上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出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是位在世界文壇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我一直擔心自己讀不懂他的書,但對童年美好向往的我,還是迫不及待的翻開書。
魯迅那個年代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相比之下,我們簡直是被寵壞的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住在高高的樓房里,穿著舒適的棉衣,各種家電使我們冬天不覺得冷,夏天不覺得熱,平時上上網,打打游戲機……但是一想到百草園,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聽說過“叫天子”、“張飛鳥”,也不知道什么油蛉……更別說“拍雪人”了。
小時候我又很多親密的小伙伴,幾乎每天都要聚在一起你追我趕,講笑話和鬼故事。后來,我們都上了中學,只有在早晨上學時才偶爾見上一面,最好的就是打個招呼,多數都是當沒看見。想到這里,誰會不心痛呢?
魯迅先生十分熱愛大自然,在書塾那種嚴肅、古板的環境中,盡管只有一個小花園可以休閑作樂,不及百草園,但也給了魯迅先生難得的快樂。
以前,我去農村的奶奶家玩耍,農村的環境我并不喜歡。上坡有大片大片的田野,種著玉米、大豆、花生、土豆和地瓜。農民夫妻在莊稼地里辛苦地工作。奶奶總會帶我去田野玩耍,我一步一步地在石子路和土地之間的路牙上,架起雙臂,搖搖晃晃地跟在奶奶身后。奶奶經常會抓來些知了、蟈蟈或者螞蚱,養在罐子里,可有趣了。科技水平當然不及游樂場,但也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現在生活忙碌了,學習加緊了。假期里上不完的輔導班,使我接到奶奶打來的電話的幾率高了不知多少倍,聽著奶奶那滄桑的聲音,有時隱隱聽到爺爺咳嗽,我常常潸然淚下。
現在的我經常望著天空,聽著樓上小玩伴的鋼琴聲,感受著一個個黑白琴鍵的高低起伏,合上書,閉上雙眼,浮現出魯迅爺爺慈祥的面容,幻想著,我還是一個孩子。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5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后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為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后、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6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我家屬于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去那里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秋日里的習習微風,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伙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7
魯迅的作品以小說、雜文為主。這本《朝花夕拾》卻是以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為題材的一本散文集,這又不僅僅只是一本回憶散文集,在字里行間更有著作者對所經歷的真實生活的提煉和孵化。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五猖會》了,文章的前部分極力渲染五猖會的熱鬧及作者的心心向往之,后半部分,講述兒時的作者正于欣欣然時,被父親抓差背誦課目,雖然最后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父親要求,換來了去看五猖會的機會,就在所有人大聲歡呼慶賀時,文章的結尾話鋒一轉,寫到“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把兒童天性被扼殺后的無力感完整的表現了出來。
作者在《我們怎樣作父親》中的一段話,“凡有所說所寫,只是就平日見聞的事理里面,取了一點心以為然的事情;至于終極究竟的事,卻不能知。便是對于數年以后的學說的進步和變遷,也說不出會到如何地步,單相信比現在總該還有進步還有變遷罷了。”
魯迅先生的這短短的話語中,寫出了最樸實的道理,整個社會是在不斷變遷,不斷改變向上的。整本書雖然描寫的是封建愚昧的思想對人的毒害,卻不改積極的基調。身處黑暗的社會,卻能振臂一呼,以筆代戈,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魂”。
這本書里面。有幾篇是上學時學習過的,這次回過頭來,重讀重溫,感受卻又有所不同,也更能理解作者的感情了。以后真的是該多看書,豐富滋養自己,勤寫字,剖析反思自身。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8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魯迅先生口中的下雪的百草園這么有味道!童年時的回憶竟如此真實,《朝花夕拾》這本書,帶出了魯迅的精華。
每個人各有不一樣的童年,童年有精彩的部分,也有糟糕的部分,好比魯迅。
我的童年也是豐富多彩的,不曾有與魯迅類似的經歷。
我們這兒是南方偏東,下一場雪可不容易。但在六歲那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我體會深刻:樹上掛滿了雪,像一片片遮陽傘,把大地全蓋住了。我和小伙伴一見這情景,可樂了,捏一個雪球,使全身力氣,向對方砸去,這一點也不痛,你打我扔,東跑西跑,現在,每個人的帽子里積滿了雪,一揮,形成了一個風暴似的東西,它的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一根已扎根的小樹干它都能折斷。最妙的是堆雪人,開始,是一個小雪球,在草地上滾不一會兒,就變得很大,再拍拍,結實的很,再做一個球,壓在大的上面,最后添上眼睛,嘴巴,痞子,大功告成,一個胖呼呼的雪人出來了。可笑的是,妹妹一好奇,一個勁的撲上去,頓時,雪起沖天,我們都看不清路了,哈哈,妹妹成了大熊貓,身上臉上全是雪。
這令人難忘,而現在,已經失去對它的興致了,希望能慢慢找回它。
童年,為什么你要離我遠去,《朝花夕拾》,你又將我的童年一把抓住。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9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他的童年和
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里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 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0
偶然收到一條朋友的短信,才發現已許久沒有聯系,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人覺得溫暖。不自覺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離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長,卻依然清晰無比,甚至是每個細節。
很早就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范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著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里,對范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們那年為一顆糖而與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小時候也許就是這樣吧,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為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仿佛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過去。正如黃磊說,“你在某個午后看見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陽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經歷過什么,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許不僅是魯迅寫給讀者看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看的。可讀著讀著,又覺得它不僅指引我們體會魯迅,更讓我們回味自己。
于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
然而,總有人說人不能活在過去,活在回憶里。我也懂得,人應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陽光里。所以,“朝花夕拾”過后,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的時光!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1
翻開《朝花夕拾》,呼吸著濃郁的墨香,品味著字里行間的年少輕狂,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個屬于我的快活日子,神仙般地自在和逍遙。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膾炙人口的著作之一,雖然回憶的是兒時的往事,卻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所寫下的。是啊,老了、累了,再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里還是會有當時的滋味,想必也帶著些許的感動吧。清晨的花朵帶著露珠采下,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傍晚才去采摘,雖失去了怒放時的絢麗與芳菲,卻在夕陽映襯下,別有一番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在空氣中彌漫著,使人浮想聯翩。
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但他的童年生活仍然無比美好與快活。當然快活了,他整日在百草園嬉戲,采摘紫紅的桑葚、覆盆子,品嘗著野果的酸甜,與小蟲為伴,聆聽油蛉的歌唱、蟋蟀的琴聲,在這首大自然的圓舞曲中悄然成長。在這里,我看到了兒童的天真浪漫和無盡的活力,以及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到了三味書屋,枯燥乏味似乎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但即使這樣,有一個古怪的先生和許多難懂的功課,也擋不住孩子們折梅、尋蟬蛻的樂趣,壓抑不了孩子童年游戲的天性。還有《五猖會》、《無常》,描述了魯迅幼時對看戲的渴望與興奮,以及它所帶來的滿足于樂趣。
在這本書里,作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語氣講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清新,引起我心中的共鳴,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溫馨。曾幾何時,我也曾擁有過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魯迅或者說所有作家的作品,經常會將我們帶回那個快樂的世界。在此,我也十分敬佩魯迅先生,他用那樸實無華的語句,寫出了他炙熱的心靈,他渴望擁抱自然、擁抱生命、擁抱愛與陽光。
不經意間,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只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于是讀讀《朝花夕拾》,走入魯迅的童年,體會那幸福的味道。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嗬,可真是讓人留戀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2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雖然在書塾讀書很煩悶,但是我覺得魯迅的小時候還是很快樂的,看到這,總是能回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在現在看來,總覺得小時候無憂無慮,我多麼想再回到小時候,在體驗一下那小時候的事情,雖說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感到無聊,沒趣。但在小時候,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啊。
還記得那一次,我去鄉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魚和蝦,雖說是個小溪,但還是令我恐懼,但是為了面子,還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適應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個小簍子捉魚捉蝦,我不會捉,看著小伙伴捉,看著看著我的手癢癢了,于是我也開始捉了,雖說不大會但是好歹我還捉上來了一兩條。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會,摸到一個長長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趕緊把捉的東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啊啊!!!蛇啊!這是小伙伴圍了上來,打家討論來討論去,把它……嘿嘿!小伙伴拿著幾個小棍,把它挑來挑去,不讓它走。蛇不大我們便把它的頭壓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深。
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3
進入初中,我發現中學階段有許多魯迅先生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大多都選自一本書——《朝花夕拾》,于是,老師讓我們去讀一讀這本魯迅先生寫的唯一一部散文集。
我品味著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年少輕狂時的童真。《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的時候,回味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一些當初的味道的,想必還會別有一番滋味吧?!本應該快樂的童年,卻被當時的封建思想籠罩著,透出迂腐的氣息。從文章表面來看,魯迅先生都是用了一些溫情的文字來敘述的,其實,他把憤怒藏在了文字下。魯迅先生還在這篇巨作里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強調出了當時封建思想的黑暗。
魯迅先生不管是對他人的贊揚還是批評,都會毫不掩飾的表露出來,有時還會很幽默。比如阿長與《山海經》的內容大概是這樣說的:“阿長是我的保姆,我開始很討厭她,而且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不耐煩的。之后,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而在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后,不但對她的敬意消逝,而且極嚴重的詰問,甚至要復仇。再后來,在我極度渴望著時,阿長為我買來了《山海經》,這讓我又一次對她敬佩……”這段文章,通過“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先生的童年吧,慢慢體會!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4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自己父親的死是最傷心的,也曾說過在他的老師里,藤野先生是最關心他的,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跟他教過那超凡脫俗的名字一樣。
每個人的童年有快樂,有悲傷。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我就會向天空長吼。《朝花夕拾》就如同天邊那晚霞,訴說魯迅先生童年的苦澀。在童年時期,在五昌會那天,在孩子們歡笑的日子,被父親抓來背乏味的《鑒略》,雖然很遺憾,但是我時時刻刻都記父親對我的教導。
在父親重病那天,我的心被箭刺穿了,魯迅先生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這位向導竟因為該死的陳蓮河先生死亡,封建迷信彌漫了當時的所有人。衍太太也是受害者之一,父親的死是魯迅先生的錯?是被大家抬舉的陳蓮河先生的錯?不,并不是,而是當時被封建迷信感的人的錯。
魯迅先生的啟蒙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關心,跨越了國家,當魯迅先生告別日本,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惋惜之情。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為魯迅先生的故事便很多的人明白了道理。
現在的我們是快樂的,不用因為父親的病所擔心。不過你可曾知道,魯迅先生的童年很快樂,但卻和枯燥,不像我們有手機電視。
童年離我們漸行漸遠,回憶那些小事,還不如像魯迅先生那樣用筆寫下來,讓我們記憶的童年,和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5
女兒在書桌上放著這本《朝花夕拾》,順手我拿起,又再次拜讀了魯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再讀魯迅的文章,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我看著,陷入了沉思。我喜歡在有空時回憶往事,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一張張親切、熟悉的面孔,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回想童年中使我整個放松了下來,將現在的一切煩惱拋之腦后,沉浸與其中。如今作為老師的我,想想自己,看看學生,是多么熟悉,此時心中燃起了一種幸福,整天與學生在一起,仿佛自己還是年輕的,充滿著童趣的。許多記憶本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悄然無聲地逝去,如今的確有種朝花夕拾的感覺。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6
魯迅有一篇回憶記事的文集叫《朝花夕拾》,里面多側面的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反映了魯迅志趣的形成過程。十篇文章既表達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不合理現象,又抒發了對往日師長,親友的懷念,也諷刺了一些社會現象。
在《狗·貓·鼠》中寫的是作者仇貓和仇貓的原因,說貓的實質是縱惡養奸。其實是作者借貓諷刺和貓習性類似的一類人,我開始讀這篇文集時還小,以為魯迅只是單純的討厭貓,現在仔細的連接當時社會想想,那些“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兇就像貓對獵物一樣施暴,實在寓意深厚。
《阿長與山海經》是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的時光的懷念,文中寫出了作者由不喜歡到尊敬的幾件事,開始作者并不喜歡這位保姆,討厭她的切切察察,但有一次,阿長給作者講起“長毛”(洪秀全的軍隊)讓作者產生了空前的敬意,但漸漸的消失了,直到文章最重要的部分,阿長找到了魯迅最喜歡的帶插圖的《山海經》,讓作者感到驚訝的是阿長把《山海經》聽成了《三哼經》,最后竟然找到了《山海經》這著實不易,我也對此肅然起敬了。
《父親的病》是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文中兩個“名醫”開的藥一個比一個稀奇古怪,毫無科學可言,諷刺了那些中醫的故作高深,作者父親病時花了大價錢請來“名醫”效果都不見好,那些“名醫”也相繼借故辭去,父親的病卻一天天加重了,表達了作者對庸醫的痛恨。現在看來,那些庸醫確實可惡,可以說是草菅人命了,那些開的藥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如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的,說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鼓皮就能克服,這實在是可笑。
這十篇寫回憶的文章,確實像一面鏡子一樣放映了當時社會的陋習,迷信和黑暗,也為魯迅以后的志向做鋪墊。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時光里有歡聲,有笑語,有哭泣,有成長,那些片段都會留在自己的心里,成為最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講述的就是他自己的童年。
《朝花夕拾》這本散文主要講述作者-魯迅先生自己在童年時期和青年時期所經歷的難忘的人和事。它用生動的語言真情地流露,讓我們讀著,能感受到作者在當時場景的記憶猶新和難以忘懷。在他的童年時光里,有些許不愉快,魯迅先生在小的時候就是一個標新立異的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有些苦惱,有些難過,但是魯迅先生并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他將這些波折,反對轉化為動力,朝著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努力前行,這些都寫進了《朝花夕拾》,他要將自己在童年中的無奈所釋放出來。
在這本書里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貓,狗,鼠》這一章節。這一章所吸引我的不光是它的標題,還有精彩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有一回,旁人告訴他,他養的一只隱鼠被貓吃掉了,于是魯迅先生就和這只貓結下了“深仇大恨”,不管走到哪里都會不由自主的“處處針對”那只仇貓。可后來才知道,原來是那旁人把自己養的隱鼠踩死了,借故推到那只無辜的貓身上了。這個故事說明魯迅先生在童年時期的單純和無知,跟一只貓不停的較勁,搏斗。
從《朝花夕拾》中,還能感受到魯迅先生的童年與青年生活雖過得坎坷,不順暢,但是他能苦中作樂,再回憶起來時,又有一絲絲成長帶給他的甜蜜,我也有過失去心愛禮物的經歷。我有一只很可愛的小鹿犬,是五歲時候媽媽送我的生日禮物,它陪伴我一起玩耍,一起游戲,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樣,對我十分依賴,我特別喜歡它。可有一次,小鹿犬被經過的汽車撞了,我們努力的想救回,但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傷心欲絕,吃不下飯,難過了很久很久。可回憶想起心愛的小鹿犬,那些相處陪伴的點滴,會讓我感到特別的甜蜜。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段時光,會有笑聲,會有沮喪,會有坎坷,會有收獲,它都會賦予我們成長,也會讓我們回憶時,很難忘,很難忘……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8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她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區海淀區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局呈倒置的品字型,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等稀世文物;圓明園也是一座奇花異木之園,名貴花木多達百萬株。完整目睹過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萬園之王”。遺憾的是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入旗兵丁將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一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寶庫,就這樣毀于一旦,他們不僅燒毀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使我們中國落后了幾十年。圓明園的毀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恥辱,更是慘痛的教訓,我們要牢記:貧窮就會挨打!落后就會被人欺負!為了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讓我們一起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19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臺灣同胞濃厚的愛國情懷。
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年日本侵略朝鮮并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于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國臺灣就此被割讓給了日本。并被日本統治了整整50年的時間!在日本帝國統治時期,他們采取軍事占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慘無人道的手段中國臺灣的人民同胞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臺灣才回到了祖國母親久違而溫暖的懷抱。
這幫可惡的強盜、土匪,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毫不厭煩的充當著屠夫的角色,還試圖用武力來征服我們堅強、英勇、無畏的中國人。但是,他們沒有真正的征服過我們。所有人都沒有忘記:“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愛中國。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0
手捧著膾炙人口的巨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塵埃,輕輕翻閱起來。
這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輕的滋味了吧?
魯迅先生的童年也并不乏味,他雖是鄉下人,卻可以隨城里人一同上學;它有趣味橫生的百草園;他在雪地捕鳥;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似乎魯迅的童年是在一首圓舞曲中結束的。“枯燥,乏味”則是魯迅先生對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就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從這本《朝花夕拾》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似乎感染了我,讓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輝事跡。
小時候,我經常坐在外婆家的河岸邊,看見古老的大橋下邊,向著我游來一只只小鴨,歪著腦袋,掰著手指數“一只,兩只,三只,五只……”;喜歡把外婆洗好的衣服丟進臟水盆,想到這兒,心中有些竊喜,似乎是一個小陰謀得逞了。
魯迅先生的童年趣味橫生,而魯迅先生的中年更是為國奉獻。他非常具有戰斗精神,他用他的一支筆與敵人進行戰斗,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還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家的作品,如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毀滅》,還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梁”,以筆作槍,寫出了舊中國的弊端。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發努力。獨酌花酒釋胸竹寒衣不勝暑朝花夕拾誰歸屬甜酸咸辣苦看過的回憶錄,大都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閑情逸致,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艷。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1
這個暑假我看了魯迅寫的《朝花夕拾》,它是魯迅寫的唯一一部回憶錄。人們都說魯迅的文章如匕首,犀利得很,果不其然,書中愛憎分明,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得淋漓盡致。
初看狗貓鼠,還以為是講動物的,其實不是。狗貓鼠里十分詳細地講了自己仇貓的原因,這個原因很有趣,竟然是它偷吃了兒時魯迅飼養起來的可愛的隱鼠,其實隱鼠不是貓吃的,而是他的保姆不小心踩死的,但魯迅這仇已記下來,不能改變了。
《阿長和真正精彩的在于《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管人命的實質。
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以兩個“名醫”的藥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借故辭去,表明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嘆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
總之這本書里傾注了魯迅的回憶和心血,文章深奧難懂,很多字詞都很“奇怪”像駭人(驚駭)、罷(吧)、甚么(什么)這些的,很難理解。雖難理解,但還是推薦這本書,它是中國文學的璀璨的明珠之一,魯迅也將長活在人們心中。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2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讀著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真實。頓時,貪戀起童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散發內心對童年的熱愛。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內心充滿激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歡笑有淚水。然而魯迅的童年雖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現出了不一樣的心態。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就感覺在和魯迅先生聊天。從魯迅的文章中讀出了樸實。就是以為內這份樸實,讓讀者感覺十分親切。魯迅那種輕松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仿佛就看到那個人就站在你面前一。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3
不知道為什么魯迅把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說,這夕拾的朝花,已不僅僅是舊事,反倒是新事、喜事、傷心事。
無可否認,魯迅的罵功是中國一絕,以致于罵狗、罵貓、寫鼠也有人惶惶不安,那頂帶刺的高帽戴上了,也就取不下來了。難怪魯先生愛罵狗,這“罵畜生不犯法的好事,也只有他老人家占盡光,好歹比那殺豬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快活自在。
且不說那些名人名教授有沒有狗血淋頭,但這不好惹的“高帽卻戴牢了,堂而皇之地以動機褒貶作品,是人就看得出,那柄匕首是正中要害。
連一本薄薄的回憶散文集中都充斥著滿腔憤慨之情,及見其他那些雜文、小說集的鋒利。諷刺有魅力,當然,在魯迅筆下,那叫藝術。
小說初中的語文教材,每本都有魯迅的文章,大概多數都選自這個好聽的名字DD《朝花夕拾》,琢磨久了也想,夕拾的朝花什么味?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章有點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里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后的疲態,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說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溫馨,也不說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的童趣,一切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了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阿長、父親的逝世是苦,永別的藤野先生是苦,跳進舊中國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脫,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這本在暴虐、陰暗、烏煙瘴氣中趟過的《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其筆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凜然一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譬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咸。淚水的味道。樸實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鹽分,染咸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看過的回憶錄,大都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閑情逸致,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艷。
獨酌花酒釋胸竹
寒衣不勝暑
朝花夕拾誰歸屬
甜酸咸辣苦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4
旁邊的茉莉花茶正散發著它特有的清香,手上的《朝花夕拾》也散發著獨特的淡淡書香。我的思緒隨著吹過來的淡淡清風飄到了不知哪里。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著嬌嫩的花瓣,喚發著淡淡的清香,陽光下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不幸的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游玩;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捕鳥……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放棄,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有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在寧靜的月光下和家人一起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合上《朝花夕拾》,品嘗著那杯尚留余溫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一個個輪回。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篇25
魯迅的名字,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讀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關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歡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寫的哲學。但他的文筆,總讓人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樸實,真誠,平易近人。
當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總是很多感慨。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經歷。回憶那些清末的生活習慣。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有很多人說,寫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現實世界受到的種種坎坷跟曲折,還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創建一個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無價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個曲折老人記錄童年的回憶錄。
黃金時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留下的只能給我們細細去回味。瑣碎的回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
不一樣的時代童年,一樣的快樂回憶。惹人懷念的時光,讓我們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