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就是潛移墨化的作用罷?童年時期來自父親與老師嚴格的教育,形成了我使用標點符號時盡可能規范的習慣,也從心里看不慣那些隨意安排標點符號的文章,總是習慣性的退回作者修改,時間充裕時,往往會給那些寫手在消息箱里發一些建議修改的范例。
但是,審核的時候,更多的是遇到不太會使用電腦時,中文錄入狀態帶來的全角半角的錯誤,退了文章不忍心,因為我也曾經是紅袖的寫手,深深知道期待文章審核通過時的心情,但審核多了后,便發現經我自己全部修改標點后審核通過的作者,再次投來的文章依然是這樣的錯誤,我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做為編輯,是應該認真審核并對文章的錯誤進行一些適當的修改,但這樣的修改根本不能對作者起到杜絕錯誤的作用。后來,我開始在退稿的時候,同時將網站投稿排版方式的地址從消息箱里發給作者,但這樣也仍然存在著許多的麻煩之處,許多作者不會使用鍵盤的快捷鍵正確輸入省略號、破折號,與標準而規范的標點符相比,差異現象一對比是非常明顯的:“……”“。。。。。。”“。。。。。。”——”“----”“____”,因此,每當審核時遇到這類情況,我也形成了教會為止的習慣,這倒不是我不覺得麻煩與不知道辛苦,只是我從小便養成的習慣,不喜歡一篇用心寫就的文章因標點符號而帶來不可彌補的缺陷。
做散文編輯也有多半年的時間了,在這些日子里,我個人對標點符號的使用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定要遵循千百年來形成的規范的使用方式,不能隨自己的喜好任意左右標點符號的作用,同時,也使標點符號能給自己的文字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盡可能的不給自己的文字帶來遺憾。
※本文作者:散文審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