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海天一色
五月,單位組織了浪漫海濱旅游活動,前往美麗的黃海之濱一游。我有幸參與其中。行走在海天之間,我們在碧海長空之中放飛思想,放飛心情,在奇山秀石之中涌動青春,流動著激情。
我們第一站來到祖國的東隅屏藩—威海,必然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劉公島,它是祖國黃海的第一屏障,“巨鎮天開海國雄,屹然海際跨瀛東”是詩人對它的形容,這里也是著名的甲午海戰的主戰場。登高四望,腦海里立刻想起那部愛國主義電影《甲午風云》里的場景,很難想象現在這個古木郁郁、風景如畫的海島一百多年前竟然硝煙彌漫、烽火連天。撫摸著山頂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大炮,感受著威海歷史文化底蘊的厚重,心中竟然有一種滄桑百年的感慨。進入“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隨著導游的介紹一個個展廳依次參觀,我仿佛讀了一部中國近代海軍血淚屈辱史,那次不堪回首的甲午海戰,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這支當時號稱“御寇安邦,威震海疆“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一站近乎全軍覆沒,我除了怒其晚清政府的不爭外,更讓我深深感到國力強盛的重要,一個民族的自尊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我們有日本這樣一個國家做鄰居非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激勵、是挑戰。提醒著我們這一代人不斷鞭策自己、奮發圖強,自強不息,才能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抬起那高傲的頭,長期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早就聽說過八仙過海的傳說,知道旅行的第二站是蓬萊,一夜都在興奮之中。更有李白的詩句“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讓我更添了幾分神往。清晨來到蓬萊八仙過海景區,向遠眺去,煙藹茫茫,海天一色,不由得想起蓬萊仙山始皇求仙的故事。清爽的海風帶著一絲咸味向我吹來,清新而柔軟。原本以為北方的海一定是驚濤駭浪的粗曠,卻只見海天茫茫,波光粼粼。導游說這叫“風大浪大,風小浪小,風平浪靜”。仔細一聽,忽然覺得似有幾分哲學的意味。果然是“蓬萊仙境”,隨便的話語卻也讓我莫名地虔誠起來。來到八仙渡—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地方,她像一個葫蘆嵌在海岸邊,據說是八仙中鐵拐李當年將他的寶葫蘆向海里一拋,于是就有了今天這方圣地。最壯觀的是仙源樓,傳說進了仙源樓,就進入了仙境,而登上“望瀛樓”,就可以望到海上仙山。在這座雕欄玉砌的樓閣中,倚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椅中,悠揚的古箏樂曲和著茶藝師的和聲細語,茶香四溢,憑海臨風,一切塵世雜念就好像真的拋到九霄云外了。和幾個同事乘著快艇沖浪,真想像那些海鷗一樣沖入大海,和這片蔚藍來次親密接觸。從當地開船師傅爽朗無優的笑聲中我感到蓬萊悠閑的生活氛圍,或許,以悠閑自然的態度面對生活正是“仙人”們的養生之道吧。
我們最后的一站來到紅瓦綠樹,海天山城——青島。“碧海、藍天、紅瓦、黃墻”是對青島的概括,但這些顏色是遠遠不夠的,還有青青的草、綠綠的樹、藍藍的海。。。。。。我們去時天氣晴朗,站在燈塔山上,坐在旋轉的觀賞廳內,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一塊塊鮮亮的顏色,那么艷麗的跳躍,棧橋的海是那么的藍,讓人心頭一亮,接著就灌滿了歡喜,溢到臉上來。。。。。。青島的山,青島的水,甚至青島的一草一木都浸透著一種濃郁的清涼氛圍,從來沒看到哪個城市的天像青島的天那般藍,純凈如藍寶石一般,作為青島象征的小青島和棧橋,在晴日里如珍珠散發著嫵媚,在陰霾霧氣中,則有點蒼老和古樸。登上號稱“海上名山第一”的嶗山,海光山色,俊朗奇秀;俯望大海。海水湛藍,天也湛藍,不知是海映在天上還是天映在海里。進嶗山的那條路是沿著海的盤山路。感覺非常不錯。
抑制不住對海的渴望,在向石老人方向開去的路上我向海的方向眺望。海水的藍越來越重,但白的浪卻十分顯眼。來到海水浴場,此刻的大海,它敞開寬闊、博大的胸懷,發出夢幻般的喃喃細語,似母親在呼喚淘氣的孩子。童心未泯的我,不禁被大海的這種柔情與撫愛所感染,欣喜若狂地沖進這翡翠般的粼粼清波之中,海水親熱的包圍著我,光著腳感受那凈水柔沙,心情隨著海浪隨意漂浮,分不清是我擁抱了大海,還是大海擁抱了我。使勁地呼吸那濕潤的空氣,感受到海洋的味道,突然有種想要跳下去的沖動,但最終還是笑著搖搖頭,青島是位美麗的女子,我看她端莊、賢淑,有內涵,卻也不缺乏親和力,于我來說青島這美麗的姑娘是在水伊人,是永遠的風景!這一刻我忘記了生活的煩惱;拋去了工作的不順;粉碎了包裹的外殼,所有的一切和大海比起來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我沉醉與此,美麗的海啊!
※本文作者:水晶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