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最早將春天的音信帶給人們?是新柳。
每天從公園經過,就忍不住翹首仰望那柳樹的枝梢。就聯想起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什么時候柳樹發芽了,什么時候燕子來了,什么時候布谷鳥叫了……
天天盼望著春天的步子邁得更快些,走得更熱烈些。那怕是一夜間,就走進春天。人閑柳色緩,但若天天靜心觀察柳枝變化,足能看出春天的影子與腳步。
一周前,我從那一行細柳旁走過,忍不住隨手折下一枝新柳來,用鼻子嗅嗅,一股清香味就從柳枝的毛細血管滑進鼻腔,沁人心脾的味道,久久纏綿于大腦情感的細胞上。
竟然發現那小米粒般的嫩芽里,早已珍藏著春天的故事。那清新的版面里,每一頁都隱藏著春天的神秘與向往。這故事就急欲跳上枝頭,向游人娓娓講述動人故事。盡管春天的故事,在常人的眼里不過年年如此罷了。然而,今年的新柳仿佛要告訴人們更有趣的親身經歷。
柳枝就講述起自己怎么沖出嚴冬的困苦,走出冰封的囹圄,走完那長長的九九八十一天,走進艷陽天的日子。我想,柳枝大概先將故事講給地下的小草們聽吧?如何“高處不勝寒”,如何忍受著寒風的譏笑,還有那寒冷的折磨,更有那一冬無雪缺少水分營養的煎熬?還有那寒冷冰封的挑戰極限,從而走向輝煌的明天……
用食指和母指輕輕一捻,那柳枝上的胚胎就掉下了地面,似乎在地面上直打滾呢,雖然一下子就不見了蹤影,但我還是想像著他的執著與堅毅。
再看那婀娜柳枝,基本相距一厘米左右,好像是專門的尺子量出一般均勻,精致地分布著微小嫩芽兒。那微粒般的柳芽兒錯落有致,繞著整個柳枝在旋體轉身,轉了幾回360度呢?整個走勢均衡地呈現縲旋狀。勿須置疑,那枝條是營養母體,脫離了母親的營養供給,柳芽兒自然就無法顯現明天的“萬條垂下綠絲絳”般美麗景觀。
氣溫回升得好快,只那么短短三兩天時間,遠看,整個柳樹上竟然蒙上一層薄紗。走近了,就看見那柳芽兒呈現出婷婷玉立的嬌姿來。那么多晶瑩剔透的細芽孢子,探出了頭,興匆匆眺望著蔚藍的天空,沐浴著春天的風光。微微的變化里,聯想最恰當的莫于情竇初開少女的身姿。
太陽暖哄哄,不斷升溫,人的心情隨之溫暖起來。在大自然若大的浴缸里愜意沐浴,有喝醉了酒一般的暢快,暈乎乎的頭腦,雖有點兒不聽使喚的感覺,眼睛卻終始執迷不悟于柳色新景。
霧茫茫的綠紗,在柳枝上輕輕來回舞動,恰似丹青妙手的筆筆線條勾勒。在常人眼里看來,似乎有點粗糙,但終究那是一幅鴻篇巨制的開筆嘛,開筆是要交待筆墨的。如何起筆,如何收筆,如何用書畫手法塑造出又一個美麗的風光季節……
此時,能有一個動漫制作高手在現場相伴該有多好!及時用三維動畫制作下整個柳芽兒綻放過程,那可是任何水墨畫,大寫意手法亦無法取代的事情。自然就能十分清晰地看到柳芽兒,所做的一切努力全息圖像。
今天,當我又一次經過公園時,又發現了新的變化:僅僅隔了一夜,柳芽兒竟然長出了三四片嫩嫩的葉瓣,是那么的細微,毛茸茸般鮮活。真懷疑是那位微雕高手的杰作,就在那么一根根若即若離、細細的柳枝上,竟然刻劃出新的動感地帶來。那是大自然韻律美的另一種變換方式!那是美術技法的抽象表述!
徜徉于這樣的環境里,還會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就感悟出了春天不負大好時光,柳枝不忘使命的精誠;就聯系到身邊,身前乃至身后的許多事情;就感悟出,大千世界,唯有大自然才是崇高美締造者的至深哲理。他讓人們珍惜時光,酷愛春光,留戀我們走進的每一個珍貴季節……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