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父親身上自然有別于常人,讓母親心動之處。
據母親說,當時為了做通姥爺的思想工作(他不同意這門婚事,因為父親太窮),父親發動了單位的各層領導去游說。
就是現在,六十多歲的人了,他們兩個還時常拿結婚的事打趣。
母親會說:“就你爸,摳門,結婚就給我買了一雙襪子。”
而父親會說:“您呢?您老人家,結婚帶過來的嫁妝就是一個線把兒。”
說完,兩個人都會自己先笑了起來。
我卻常常聽到這里,感慨他們結合時是真正的一窮二白。
其實,父親是攢了500元用于結婚的。可是老家的弟弟也要娶媳婦,沒有500元做財禮不過門。于是,父親沒和母親商量,就把錢寄回了老家。母親得知也沒說什么。
但簡樸的婚禮卻是姥爺心頭的一大遺憾。
一直覺得母親是個沒什么心眼,大大咧咧,不把錢看得很重的那種女人。
這么多年來,父親一直偷偷往老家寄錢,還以為母親不知道。其實母親早就知道,只是不說出來而已。有時,想起來,母親會背著父親在我們面前笑話他,說他耍小心眼。
小時候照看過我和姐姐的老家堂姐,因家里有事,來電話借幾千塊錢。父親寄去了。母親說:“應該的,人家畢竟為我們出過力,看過孩子,這錢咱就算送給她了!
父親老家來人的時候,母親總是很熱情地招待,好吃好喝。這讓我想起很多電視劇中城里的女主人對來自鄉下的丈夫的親戚橫眉冷對的情節。
我想:這也是父親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對母親的愛的原因之一吧。
小的時候,每天早上,父親都會把母親的自行車扛到樓下,檢查一下車胎是否有氣,晚上再扛到樓上。父親以前在單位被電打過一下,后來身體就有些不太好,腰總是疼。從那以后,母親總是每天用燒熱的酒給父親揉腰。為了對付上年歲以后,父親漸漸脫落的頭發,母親會每天切一塊生姜,給父親蹭頭皮,居然長出了些頭發,這令他們信心大增。
父親很會處理家庭生活中的小矛盾,用一種開玩笑的口氣化解它。
母親是那種性格上比較粗細條的,不太細心,不太會做飯,不太會整理家務的女人。這可能和她從小被姥爺寵愛有關。
在我上大學前,聽以前的師哥師姐們說學校的飯很難吃。我還頗有些恐懼心理,結果發現食堂的飯菜不知比母親做得要好吃多少倍。
于是,回家,開始挑剔母親做的飯。
在飯桌上,我說:“媽媽,您把什么都用水一煮了事,一點也不好吃,看了就沒胃口!
母親就會很不高興,拉著個臉。
而父親則會夸張地說:“誰說不好吃的,我吃了一輩子都沒吃夠!
母親會陰轉晴,笑道:“那是,不吃沒別人給你做!
其實父親也是常做飯的,并且水平要高過母親。
從沒見過父母大吵大鬧,只是偶爾拌兩句嘴,而且父親也會很機智地把它化解開。
父親下班后看到屋子里亂,會問媽媽怎么沒收拾一下。
有時,媽媽會耍小脾氣,頂父親:“你怎么不收拾?”
父親會說:“咦?我是領導呀!領導是動嘴的,不是動手的。毛主席說過:你辦事,我放心。咱們家也是:老婆辦事,我放心!
老媽整個一沒脾氣。
從記事時候起,除非寒冷、雨雪大風天氣,我們一家四口就有吃過晚飯去散步的習慣,父母總是拉著我和姐姐的手。后來漸漸長大,就不和父母散步了,總是找小朋友去玩。而父母卻還一直保持著這個良好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
婚后,曾也想和老公一起散步。但他懶得動,把他從床上拉到地上,他也不肯動不動,總是抱個電視笑瞇瞇的。沒辦法,只好放棄。
記得有一篇文章中說,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復制著自己父母的婚姻。我想是對的,我也想擁有父母一樣淡定從容的生活。
父親是個公私分明的人,從未往家里拿過一點公家的東西,哪怕是一枝筆,一張信紙。小時我覺得有點過份,許多小朋友的家長都往家里拿辦公用品,F在想來,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東西,無論大小,許多人就是分不清這個界線。父親也非常痛恨當時電視劇里演的第三者,每當他(她)們出現時,一向溫文爾雅的父親就會不禁罵出來。
※本文作者:花瓣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