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在西直門附近,是父親單位分的房子。小時候,母親在清河上班,每天早出晚歸,披星帶月。照顧姐姐和我的任務幾乎全落在了父親的肩上,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從未聽到父親抱怨過。他很疼姐姐和我,尤其是我,我是個愛唱愛跳的小孩,加上長得比較可愛,從小就討人喜歡。有一陣子,大概是5歲左右,我熱愛上了給人梳小辮,姐姐不讓,我就給父親梳,他也就由著我胡鬧。父親總是老閨女、老閨女地叫我,一如現在老公叫女兒一樣嗲聲嗲氣。
很欣賞父母生活的態度。我們小時候,他倆工資加起來,都不到100元。但從未見過他們為錢的事情吵過架,沒聽過他們發牢騷或抱怨生活不如意什么的。父親很心細,每天的花銷都會很認真地記賬,小到一把青菜,幾個雞蛋,一絲不茍。
父母經常買些小零食:甲克蟲形狀的巧克力,一些水果糖,或是幾塊蛋糕、桃酥、薩其瑪等等。當然,這些都像寶貝一樣被父親鎖在大衣柜里,每天發上一塊。小時候,經常站在大衣柜前,歪著腦袋,咬著手指,幻想里面是成堆成堆的好吃的,一定浪費了不少口水。有一段時間,家里的大衣柜幾乎被我看成是有魔法的,父親每天總是從里面變出好吃的零食。
在我們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家里居然買了一臺松下20寸彩電,這在當時很少有人家有彩電,我不得不佩服父親對錢的管理和規劃。
現在的年青人動不動就抱怨自己不得志,不受重視,薪水太低,兜里總沒錢等等,似乎整個世界都欠他們的。他們缺乏的就是這種從容不迫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和合理的支出計劃。
后來,父親的單位改革了,研究院各室內部劃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搞自已的課題、發明,自負盈虧。父親因一向的優良表現,被一個效益很好的小組要走,自那以后,我家的生活開始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和姐姐婚后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父親出的錢。我的房子買的早,價格便宜,父親出了十幾萬左右。幾年后,又出幾十萬給姐姐買了房子,搬離了娘家。
這事說起來,還真是臉紅。中國古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我家的姑娘,雖嫁出去了,卻沒潑出去。想想自已活到三十幾歲了,沒報答過父母什么,倒沒少讓他們跟著操心。
父母都是那種特善良、特善解人意的人。有什么問題,會很和氣地給孩子們提出來,并列出意見,供我們選擇。我一直都是成長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中。這使得婚后的我,在婆家很不適應。婆婆雖說大學畢業,但嘴上從不饒人,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和你理論,總得占了上風才罷休。公公和老公的脾氣都很大。結婚前,看著他們家人總在吵來吵去的,還覺得挺好玩。誰知婚后,就變得矛頭一致對我了。有時和婆婆發生一些不愉快,會回來向母親訴苦。每次,父母都很堅決地站在婆家一方批評我,雖然,我認為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占理。起先,我覺得委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明白他們是真正的為我好,不激化矛盾。
現在,回想父母大半輩子的婚姻生活,和他們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家庭一樣。
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沒有波瀾壯闊的激情、沒有大富大貴的生活,沒有婚外戀的刺激和面臨家庭解體時的彷徨與痛苦。
一切都是那么平淡無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就像是一潭湖水,甚至沒有激起一朵浪花。
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畫卷——《小橋、流水、人家》,很恬靜、很淡雅、很怡人……
面對現代婚姻中的輕率、躁動、出軌等諸多問題。便想起了父母那一代人面對平淡的生活和平靜的婚姻時,所表現出來的淡定從容的態度。“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這是婚姻的最高境界。(作者自評)
※本文作者:花瓣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