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郝菊萍的哥哥來看妹妹,臨走時竇應武去送他,等竇應武回到家時,郝菊萍卻不由自主地滾到了地下,心疼的竇應武趕緊把妻子抱到床上,五尺高的漢子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
還有一次,剛剛下地勞動回來的竇應武,做好飯端給了妻子,妻子不小心一失手將一碗飯正好甩進了火里,火熄了,飯也沒辦法再吃,還是聞訊趕來的鄰居,將自家的飯勻過兩碗來才化解了這場危機。
竇應武家的土窯崩開口子已經好幾年了,但他無錢修繕,只能不斷地抹點泥巴防止雨天灌下水來,夫妻倆擠在這兩間危窯里度日,每天提心吊膽。妻子每月需要近200元的醫藥費,在蟠龍鎮中學上初中的兒子竇旭輝每月需要70多元的伙食費,這兩大項開支靠的全是自家4畝地每年二、三千元的收入。
昂貴的醫藥費加上日常開支,使得原本還小有積蓄的他們開始債臺高筑,背上了3萬多元沉甸甸的債務。
2006年2月份,為給人家還些借款,賺點錢以補貼家用,竇應武東拼西湊借貸了1萬元,在附近陌峪溝的荒灘上種下了4萬多株速生楊樹苗,本指望著楊樹苗成材后給妻子做手術,讓妻子早日康復,但2個月后,一場莫明其妙的突來火災將竇應武的楊樹苗燒死了近三分之二,看到燒焦的樹苗,竇應武欲哭無淚。
村里的熱鬧集會,自妻子病倒后,竇應武沒有登過一回場,除了下地勞動,竇應武一天中最重要的事便是照看相濡以沫的妻子,他不能讓妻子受到一點點的委曲。
古道熱腸好人何時有好報
在采訪中,筆者除為竇應武對妻子的忠貞愛情所動容外,更被他的熱心助人精神感動著。
事例一:監漳村的一老漢患精神病多年,經常在村里赤著腳走路,這情景湊巧正讓在監漳村辦事的竇應武碰上,看到老人可憐的樣子,竇應武二話不說,脫下自己腳上的鞋給了老漢,自己卻光著腳走回到村里。
事例二:下北漳村的李樹衛是個殘疾人,生活不便,有一次李樹衛到蟠龍鎮買菜時正好碰上在此賣菜的竇應武,竇應武覺得殘疾人應該得到社會的關愛,不僅沒要他一分錢菜錢,過后,竇應武還專門提著東西到下北漳村看望李樹衛,感動得李樹衛熱淚橫流。
事例三:有一年冬天,交城縣有一個人來上北漳村辦事,在村里吃飯時竇應武看到交城人的手凍破了,他便一溜煙跑回家,把家里給妻子買的阿西匹林片給了素不相識的交城人,讓他外敷凍瘡。
事例四:村里的連珠老漢得了食道癌,不能吃硬物,竇應武將自家從牙縫里省下的奶粉拿給連珠老漢,連續一個多月不間斷,直到老人逝世為止。
事例五:蟠龍村邊的馬路有段陡坡,在一個下雪天,有個外地面包車,車上坐著一男一女兩個人,男的是司機,女的看樣子像是他對象,車行駛到半坡,由于雪天路滑,車子光打滑,不上坡,竇應武見狀后,便吆喝過幾個熟人幫著推車,車終于上坡了,兩個外鄉人感激涕零,非要買條煙酬謝他,竇應武卻堅決地推辭了。
事例六:蟠龍鎮集會時,竇應武和本村的一個村民同在集上推著平車賣北瓜,別人都是搶先賣自己的,而竇應武卻是先幫助村鄰賣。完后才開始吆喝自己的,太陽已經落山了,村鄰推著空平車,竇應武推著一車沒賣掉的北瓜一同回到了村里。
事例七:有一年,竇應武領著妻子在賈豁鄉衛生院住院,他平時除照看妻子外,總要將病房打掃得干干凈凈,并幫助衛生院倒垃圾,附近的一個老中醫看到竇應武的古道熱腸,主動提出給郝菊萍開了個藥方,竟奇跡般地治好了她的胸腔腹水。
人間處處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筆者深信,竇應武在付出愛心的同時,收獲的將會是全社會的溫暖。
采訪后記:剛剛不惑之年的竇應武,看上去一臉的滄桑,一臉的無奈,但滄桑的背后卻是一顆堅強的心,那就是多賺點錢,給妻子做手術,讓她的病能盡快好起來。在此,筆者也呼吁社會各界,伸出我們友愛的雙手,幫幫竇應武,幫幫這個家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