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不愧是水鄉(xiāng),居民臨水而建起的木屋在朝陽的照耀下散發(fā)出古樸的氣息,大大小小的拱橋也是其特色之一。最令我難忘的是那青石板路,因為這勾起了我對童年時西關(guān)大屋前青石板街的懷念,可惜了今天沒有淅淅瀝瀝的小雨相伴,不然打著油紙傘走在烏鎮(zhèn)木屋圍成的青石板路上,著一雙木屐,身穿著藍布染花繡裙,那就正是戴望舒《丁香花》詩里懷著憂傷的姑娘了。
烏鎮(zhèn)里有百床館、染布坊、當鋪、木雕館之類的都顯得太著意,反而是平常人家的織布機、養(yǎng)蠶的篇篩更吸引游客的目光。
烏鎮(zhèn)水上人家的清貧與南方中山水鄉(xiāng)的富裕真是天壤之別,還記得前幾年去中山嶺南水鄉(xiāng),看到的是水鄉(xiāng)人家門前都停著自家的木船,有的還是電動的,而家門前都種滿了蕉樹與高大的竹子,建的房子都是兩三層的小洋房,一派富態(tài),那自是另外一種風(fēng)情。
出了烏鎮(zhèn)景區(qū),門前的空地上有戲臺,臺上唱的可能是民間的風(fēng)情戲,可能是紹興戲,我聽不懂,只覺得與粵劇不同的不僅是服裝,還有高低平仄的字音腔調(diào),甚是悅耳!穿過玄真觀后面居然是翰林府,翰林府里本來是有皮影戲看的,只是我們錯過了公影時間,于是我只好悻悻地懷著惋惜之情離開了烏鎮(zhèn)。
后記
在蘇杭的五天對我來說太短,杭州西湖我還沒有完全逛完,而蘇州園林也只是去了兩處,但蘇州園林人工的痕跡太重,不及杭州西湖給我的感覺天然,置身于西湖的綠柳荷花之中,天地仿佛更廣,一派江南風(fēng)光盡收眼底,只恨那垂楊柳偏要勾起我的離別傷懷之心,何不就讓我失落于綠柳高墻之外呢?
記于2006年8月24日
※本文作者:紫微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