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行走五里長街,看古建筑雕梁畫棟,青石板路光滑清澈,心里不由得涌起親吻它們的沖動。
不知道當年的李鴻章糧倉究竟盛滿了多少豐糧?不知道張樹聲的座椅,是不是還留有他鎮壓捻軍有功的長嘯與中法之戰不力的浩嘆?不知道廣西巡撫潘鼎新在中法之戰取得鎮南關大捷后,“兄弟一軍歸故里,河山百戰送蠻夷”的易水之歌還有多少人會吟唱?也不知道孫立人故園的百年老樹,可堪回憶這位抗日遠征將軍的戎馬倥傯的生涯?……一彎瓦片,一塊黑磚,一樽立柱,都蘊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叩一叩,聽一聽,握一握,摸一摸,說不定,一段塵封往事就立馬顯現出來。石不能言,石不欲言。石,卻冷眼看著世間的風云際會。三河,有道不完的故事,有數不盡的懷想。
去“一人巷”走走吧。別說什么宿命,只容一人通過的一人巷,最后只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科學家。抗戰時期,一位身材高朗,充滿睿智的青年,懷著孜孜追求科學的理想,為躲避戰亂,來到了三河,他,就是楊振寧。或許,這一人巷,就是專為楊氏準備的?世界之大,一人之巷可其少啊。能成就楊氏偉業的人,又有幾多?一人巷,因了楊氏而聞名中外!三河啊,2004年楊氏回歸故里之時,你是以怎樣的笑容與胸懷來擁抱他的呢!我無法揣摩你的心思,我更無法感受你內心的至愛。
劉同興隆莊的米市布市,依然穿透歲月的時空,延續著商業文化的古韻;三河人的高蹺,“高蹺秧歌夸捷足,群兒聯臂欲升天”,依然在喜慶的日子,傳遞著歲月的風色;旱地行舟鬧花船,船、漿、篙、燈一路吹打,老夫妻親昵的舞蹈,小丑的一旁逗笑戲語,花挑子隨船伴舞,花籃隊唱著秧歌助興,何止是翻身道情的小康生活!
五
很想來一點三河的小吃。在街頭小巷,在闕里人家,遠遠地,有一絲臭香的味兒飄進鼻孔。那就是我的最愛,臭豆腐。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很多人不習慣的臭,很多專家指出它的致癌因子,可數千年相傳,它,就是這么有生命力。你不喜歡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你感覺到它是好的,可它卻不一定是你賞心悅目的。不獨豆腐,三河米餃亦為天下一絕。月牙形的,外殼為小米,內有囊,在油鍋里炸一回,又脆又香,不由人不嘴饞。三河酥鴨、米粉蝦、豆腐面魚湯,聽著名字,就會涌起食欲。三河馬蹄酥、三河茶干、三河米酒,食在三河,味美在三河。
食之余,把玩一把三河鵝毛扇,體味一下小喬初嫁羽扇綸巾的風采。當年廬江人周瑜在赤壁,手拿的一定就是三河周圍親朋好友制作的羽毛扇,否則,他扇出的東南風一定不會有那么強大的威力,竟然火燒曹營三百里!三河女人都會制作鵝毛扇,我媽媽的手藝在我們那個山村就遠近聞名。長長短短的鵝毛鴨毛,經媽媽的手搭配一下,格外富于美感。聽老人介紹,鵝毛扇最適合做月子的婦女用,有調劑身心的極佳功效。那些準媽媽們,走進三河,是不是應該考慮,買一把制作精美的鵝毛扇呢。
走一路三河,串一溜明珠。我無法把三河所有的明珠都起來。不獨我,許多藝術匠師也慨嘆丹青尺短,不能展其一二。聽一聽這段明清民謠《十大舍不得》,也許你會對有“小南京”美譽的三河古鎮留下更深的印象:
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
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帶;
四舍不得“凌寶泰”雨前茶,水倒茶開;
五舍不得“吳恒隆”蝦米干子,香到門外;
六舍不得石頭大橋大鯽魚,搖尾鼓腮;
七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拽拽;
八舍不得“天然樓”油炸燒賣;
九舍不得“吳宏興”家大瓜子,一嗑兩開;
十舍不得“新華春”炒菜,一喊就來。
※本文作者:天淡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