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個周末,我們一行10人的小旅行團,踏上了去河南云臺山的旅途,經過近8個小時的長途顛簸,下午三點鐘,我們到達了河南省的焦作市。
接團的導游是個胖胖的小伙,和網絡上被炒紅的“小胖”極為的相似,我搶拍了他,小伙子沒躲避,還沖著我打出了“v”字型的手勢。這是個很自尊,很熱愛家鄉的年輕人,當聽到我們調侃河南人愛騙人的話題時,他情緒很激動,用有些沙啞的嗓音,極力和我們辨解著,并掰著手指問我們,我們河南有焦語祿、任常霞……等等,你們山東有誰?讓我們一時語塞,真的沒想起來有誰可以和焦語祿、任常霞相比。不過,事后想起來焦語祿也是我們山東人,只是不忍心再傷了小伙子自尊。小伙子還驕傲的告訴我們,提起我們焦作的旅游,就要提到我們的老市委書記秦玉海先生,是他在焦作最困頓的時候,提出了由煤炭為主的產業向旅游為主的產業轉型的設想,才有了焦作旅游產業騰飛的今天。秦玉海先生是現在河南省委副書記和公安廳廳長,可小伙子用先生來稱呼他,讓我們感覺到了一種尊重和愛戴。
焦作市位于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與晉東南一脈相連,南臨黃河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質結構以及氣候條件,造就了焦作獨具特色的山水自然景觀。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焦作豐富的旅游資源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進入90年代,由于地下煤礦的過量開采,很多地面山坡出現凹陷現象,很多礦區被迫封礦停采。秦玉海先生是個攝影愛好者,到焦作市任職后,業余時間他走遍了轄屬所有的縣區,看到這么豐富的旅游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感到非常的痛惜。早一次會議上,他說我們手里捧著金飯碗,卻在尋找泥飯碗,提出了由煤炭為主的產業向旅游為主的產業轉型的長遠規劃設想,成為焦作旅游業發展的引路人,至今,焦作的老百姓提起他,語氣中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臨來河南之前,一直對這里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以為這里是黃河堆積的平原,不會有太高太多的山脈,所以想象不出來云臺山應該是什么樣子,雖然來的路上,一些來過的同事描述著,說這里素有“小寨溝”之稱,景色非常的秀麗,很值得一看。但還是帶著疑問走進焦作,走進云臺山。當我們來到云臺山的山腳下,昂首望去,一座座巍峨的俊峰映入我們的眼簾,就像一幅幅剛剛被畫家們揮毫潑墨渲染出的山水畫,緊緊地把我們的目光吸引住,讓我們駐足流戀。
從山門到我們去的旅游景點還有一段路程,為了保護旅游資源,需要換乘環保旅游車。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停車場,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旅游規劃者的大手筆和長遠目光。車內播放著云臺山旅游景觀介紹片,趙忠祥老師繪聲繪色、激揚頓挫的解說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如詩如畫世界,車外清山秀水更是讓我們向往和陶醉,車停后,我們隨著如織的游人,去游覽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景點,被稱為華夏第一秀水的潭瀑峽。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是對潭瀑峽最形象的寫照,這里步移景換、泉瀑相連。從山澗中汩汩流出的清泉敲擊著雜亂無章的卵石,穿過石孔,就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奏出美妙的樂章,歡快的流淌著;飛流而下的瀑布就像萬縷銀絲的春雨順勢飄落,時而撫摸著每個游人的臉頰,時而沿著谷壁款款地流入幽潭中;碧綠清澈的幽潭,就像藏在深閨的少女清純秀雅,在大自然裝扮下,更加嬌艷俊麗,蘭芷慧心。
來到潭瀑峽的最深處,我被龍風壁下的蝴蝶石吸引住,她多么像一直美麗的白蝴蝶啊,悠然惆悵、婀娜輕盈。我在想象著,這只白色的蝴蝶,是因為貪戀這里的景色,而臥在水中不愿離去呢,還是和她的戀人黑蝴蝶在飛躍龍風壁時,被這高高的龍風壁阻住,折翅掉入水中,從此與她的黑蝴蝶只能隔山相望相守了。我在想,山的那一邊,一定有個黑蝴蝶正用幽怨地目光探視著她,等待著她,守侯著她吧。
我們下午游覽的景點是被稱為“長春谷”的紅石峽,由于峽谷幽深狹窄,形成了獨特的風流和氣候條件,一年四季溫潤如春。當我們走下乘坐的環保旅游車時,對面的山腰間蜿蜒密匝的人群像一條長龍纏繞著,俯視兩山之間的深澗,秀美壯觀的萬丈峽谷讓游人的驚嘆不止。沿著從垂直陡峭巖壁中開鑿出來的山路行走著,由于巖石中鐵質礦物的氧化,峽谷被氧化成了紅色,十億年造山運動,在巖壁留下了不同痕跡的斷層,這些遠古的海岸線上,大自然用他鬼斧神工雕刻出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這里被稱為“縮小的山水世界和放大的盆景峽谷”。
※本文作者:依然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