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讀到一些回憶故鄉的文字,很羨慕。故鄉的古樹長街老巷,故鄉的青山綠水野花,故鄉的父老鄉親,都是有著久遠意味的場景。我從小隨父母在軍隊大院中長大,沒有長久地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生活,搬遷無法將我的記憶定格在某一處,而我的故鄉在哪里呢?
不久前,學建筑的女兒要去漢口古德寺搞調研,古德寺建筑迥異于中國傳統佛教寺廟樣式,其仿緬甸阿蘭佗寺院風格,及哥特式風格,都具有非常獨特的建筑觀賞價值。我得知后也想去,女兒以為我是對建筑感興趣,其實不完全是。我還有一個自己的小愿望,就是看看童年生活的地方現在變成什么樣了。
與古德寺隔著一道墻的是我曾經生活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1醫院大院。走到漢口黃浦路,我拉著女兒進了大院。
我對女兒說,“我在這里生活了九年,帶你去看看。”
“那你還記得嗎?”女兒問。
我說,“不知道。”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真的不知還記得多少。
走進了那個院子,很快我就體會到了,有些事情,在長久的忘卻中,會突然走出來讓人眼睛一亮。因為我看見了那個記憶中的長煙囪了,謝天謝地它還沒有被拆除。記得小時候常到這個食堂買飯,三年自然災害時,每次買到二兩飯時,就有一半是蠶豆,或者是紅薯,真正的米飯只有一點點。我還尋見曾經和伙伴們游戲的地方,雖然變化很大,但依然能夠找到方位。
讓我驚訝的是,我找到了小時候住過的平房,墻側面的排號居然還在,我興奮得不得了。看見那曾經居住過九年的房屋,心中有一種感覺在往外涌,我去撫摸那墻壁,圍著房屋來回轉悠,就在這一刻,小時候的許多事情突然都冒了出來。
我走到房前,告訴女兒,這里曾經有片菜地。三年自然災害時,每家都分到一塊地,外公每天下班就在地里忙,因為單位規定每家每年要往食堂交一定數量的菜,以減輕國家的困難。大人辛苦,小孩子可高興了,我們可以隨便到地里摘西紅柿吃,有時還提著玩具小桶在地里摘毛豆,然后用清水煮著吃。
大院的一個角落里養著很多做實驗用的小白鼠、猴子和狗,我們喜歡去看希奇,就是狗太兇了,會朝我們大叫,我們會嚇得跑掉,但還是忍不住常常去光顧那個角落。
我和同伴們夏天喜歡到大操場上翻跟頭、玩耍,翻得一身綠汁也不在意,當然媽媽洗起來費事了許多;大院子的后面有一片果樹林,明知偷梨被發現了,挨批的是父母,還是擋不住和一群伙伴去偷梨,又刺激又好玩;每天上學時要經過古德寺,那渾厚的鐘聲常常讓我敏感的心里延伸出很多古怪的感覺,猜想里面總會有陰森而神秘的故事發生;我喜歡收藏糖紙和書簽,會經常去買古德寺門前小店鋪里形狀多樣的書簽……
一件件往事我好像全部都記起來了,我有一種找到了故鄉的感覺,當即給父親打了電話,大聲地告訴他,“老房子還在。”對于在城市里長大的人,只要能夠找到自己成長腳印的地方、記載著童年時光的地方,雖然沒有古樹長街老巷,沒有青山綠水野花,也應算找到了自己的故鄉。
那天,我徜徉在童年的很多往事中,重溫著兒時的純潔天真,感受著童年的歡快自在,不覺間心情隨之怡然。
※本文作者:lxy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