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生感悟中短篇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賞。
人生感悟中短篇哲理散文: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懂你
5月22日,騰訊網一個題為《20xx年蝸居衛生間,媽媽打4份工撐起一個家,兒子成北大研究生》的新聞引起眾多網友對該兒子的強烈指責。將心比心,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今日國館君想討論的話題是:同理心。
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么兒子大學畢業不去找工作,早點賺錢奉養含辛茹苦的母親,居然考研考了三年就為了讀北大金融系的研究生。有些人表示不屑,一家四口十幾年蝸居在不到10平方米的衛生間,這種幸福有什么好羨慕的。
我們的生活每天充滿因不懂彼此引起的偏見和爭執。輕松找到工作的人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每天跑招聘會還找不到工作,從小自立自強的女漢子無法理解為什么有些女生要整天向男朋友撒嬌裝可憐,從童年就有保險的人質疑患癌癥求助的人為什么不買健康險。
“同理心”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許多事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你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你沒有窮過,你不懂他為什么那么努力還是貧窮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寧靜幽美得讓人遺憾,唯獨《丈夫》里吊腳樓上的故事讓人無比心酸和震撼。
生活在衣食充足的我們很難想像,怎么會有這樣的真實故事。為了生計,農村的丈夫愿意把年輕妻子送到城里河邊的吊腳樓上當妓女;為了不得罪恩客,偶爾去探望妻子的丈夫會很“自動”地躲到船艙后邊,聽前頭妻子與陌生男子在床上低低地喘氣,自己面對著茫茫的河面,默默地抽煙。再在受盡委屈又心疼妻子的復雜情緒中,低頭接過妻子手中的錢,抹著淚回家。
西晉饑荒時晉惠帝問,何不食肉糜?晉惠帝一片善心,想幫窮人度過饑荒。可是他的生活多的是肉,想像不出啃草根的人過的是什么日子。
我們如果不是真的窮過,真實被生活逼過,也無法理解錢這么“好賺”的今天,為什么有人還能那么窮,還天天在太陽底下做著“沒價值、不起眼”的工作,心甘情愿。
窮人比任何富人都思變,比任何人都在努力為生存想著法子。只是他們摸不到把資本變成財富的途徑,越努力越絕望,越絕望越努力掙扎。
如果不是面臨過窮到窒息的絕境,你不會理解有些人為了生存曾如何苦苦掙扎。
你沒有富有過,你不懂富豪為什么不節儉
“國民老公”王思聰開始做一個“低調的網紅小王”、罵明星、爆粗口的時候,許多善良的網友不明白,為什么那么有錢不好好呆著,要出來“坑爹”?
很多人嗤之以鼻,舞臺上的明星光鮮亮麗,那么漂亮那么有錢,能有什么壓力逼到自己去抽大麻,吸鴉片?
馬云那么有愛心那么有錢,為什么不把家產的80%捐給災區人民?
如果沒有富人的思維,你自然不會相信,王思聰那紈绔的表象只是為了創造價值千萬的人肉廣告牌。知道沒錢苦的人不知道有錢的悲哀。你世界里的慈善是捐錢和節儉,馬云世界里的慈善卻是創造更多的財富造福人間。
《紅樓夢》里的劉姥姥總覺得,富貴人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總要比窮人日子容易些。王煕鳳無奈地說,“外面看著雖烈烈轟轟,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給人也未必信。”
白天不懂夜的黑,正如窮人無法懂富人的傷悲。富貴人家自有富貴人家的思維和活法。你沒那么富有過,永遠不會懂。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能真正懂你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我們飛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的人眼中的形象就越渺小。”
一個人的時候多么孤獨,我們總希望有人能知我知心。但沒人走過你的來路,這個世界沒有人能真正懂你。你也沒吃過他人一路走來吃的苦,你不可能真正懂他人的世界。
夏蟲不可語于冰,井蛙不可語于海,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這個世界看起來自由,其實處處有成長的壁壘。過去的經驗是現在的壁壘,不同的階層是不同的壁壘。它們凝聚成我們處處矛盾的思維。
因此面對誤解,要學會承認自己的不懂。對于你不懂的人,別急著責罵,先學著寬容。對于不懂自己的人,別急著辯解,先學著原諒。我們不懂彼此,但可以試著寬容。
人生感悟中短篇哲理散文:磨難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努力打拼,這樣能讓我們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然而我們好像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人之所以能產生強烈的意愿,不論是強烈地成為誰或者強烈地渴望改變境遇,都往往產生于我們最不愿提及的那個詞語,磨難。
我們正變得越來越不堪一擊,無法接納自己曾經的磨難,也不愿孩子重復我們的痛苦,然而成長這件事,誰都無權越俎代庖。
那天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教室的后排座位上多了一個新面孔。
課間休息的時候,我走過去與她攀談了起來,作為一名職業培訓師,我養成了一個職業習慣,那就是每次只要出現新的面孔,我都會去了解對方的學習意愿以及過往經歷,因為經驗告訴我,不同的意愿及不同的經歷,對一個人今后的學習效果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得知這個姑娘還是會計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時,我不禁感慨道:“現在的孩子真了不得,這么小就有如此強烈的學習意識了,能提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更是難能可貴了。”接著我問她:“你想過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嗎?”
沒想到女孩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她不想上班,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通過考試拿下注會證書,以后把證書掛靠就能躺著賺錢,剩下的時間就可以任性地吃喝玩樂,這就是她向往的理想生活。
我怔住了,從年齡上來說,這位女孩不正是應該處于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年紀嗎?可從她臉上流露出的老成及莫名的自信來看,我隱約感覺她的家庭條件不一般。
一問才知,她的父親是某銀行的中高層領導,她說從小到大,父親就提前給她制定好了一個完美的人生方案,包括她上學就讀的會計專業,以及現在來培訓班上課,完全是由她父親一手安排的。
“可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來注會考起來并不輕松,否則這個證書就不會有如此高的含金量了;二來掛靠這種事情存在不少風險,同時市場上的掛靠價格顯然遠遠不夠你的開銷。”我說。
“沒事,我爸說了,我這些年不工作無所謂,他出得起錢養得起我,以后再找個有錢的老公,這一切就全妥了。”她說。
我已經不止一次接觸過類似的孩子了。
他們從小養尊處優,生長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這種安逸的生活讓他們逐漸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種觀點在他們的概念中幾乎沒有,他們知道的就是,既然父母已經給我規劃了一個完美的人生,剩下的,就是按照他們的意志去做就好,工作不工作的也無所謂,家里也不差他們賺的那點錢。
于是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是對學習的嚴重不上心,換句話說,他們學習不是為了自己學,更多的像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所以學習動力不足。
而動力不足的后果,就是對知識的把握永遠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面,由于目前的現狀遠沒有達到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步,所以他們的學習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中,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有制定計劃的習慣,但同樣的計劃,有些成功有些沒成功,關鍵在于兩個字“堅持”。
而“堅持”這件事情更容不得一絲虛情假意,尤其在看不見未來的日子里,你難免會產生懶惰反復等情況,有的時候意志力并非想象的那般堅定,你會常常禁不住誘惑,從而導致很多努力都以無效告終。
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那就是你之所以無法堅持,根本原因就在于你發自內心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的欲望或動機不夠強烈,不夠“致命”。
換句話說,在你沒有感受到切實的壓力與危機之前,你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而這些往往可以通過一樣東西獲得,那就是“磨難”。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里面提及猶太民族,說他們這個種族之所以那么杰出,和他們的歷史生存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甚至可以用“多災多難”四個字來形容。
我相信所有人的骨子里都是貪圖安逸的,那根懶惰的神經會時不時把你往回拽,讓你繼續呆在舒適圈里,但正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它會慢慢消磨你的斗志,直到你失去最后一絲反抗的氣力。
某一天,教師群里的一位老師分享了一張圖片,畫面讓人震撼。
那是一位媽媽,一手托著一個一周不到的孩子,那個孩子在媽媽的腿上睡著了,另一只手騰出來在專心地登賬本,那股堅毅的眼神足以打動每一個看到照片的人,那個眼神里滿滿都是兩個字——渴望。
她渴望改變自己的現狀,她渴望學到一技之長能在社會上立足,她渴望自食其力不受他人白眼,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生活給她的磨難。
所有的女人還是女孩的時候,都曾有一個粉色的公主夢,恨不能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圍繞著自己轉,恨不能自己一聲令下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而當我們真正接觸到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的生活,你會知道原來再親密的愛人也會因為你的不思進取給你白眼甚至冷遇,你更會感受到婚姻這所圍城里難以言說的人情冷暖。
眼看著你的雙親逐漸老去再也無法呵護你,你的孩子嗷嗷待哺每天巴巴地望著你,用稚嫩的聲音喊出一聲“媽媽”——你會瞬間明白生活切切實實的份量,也漸漸學會放下曾經那個任性自私的自己,轉而去做好所有該做的事,而不僅僅是出于喜歡。
你明明白白地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救世主,真正能喚醒你的潛能讓你成為不可思議的自己的,恰恰是磨難而不是安逸。
磨難使人發奮,安逸使人墮落。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