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詩句——《端午感懷》
《端午感懷》原文
曾飲昌陽七十三,老來大布當輕衫。
豫儲當采三年艾,緩計空尋六日蟾。
楚俗舊時沉黍恨,唐宮此日賜衣沾。
梔香滿院人如玉,尚想薰風半卷簾。
《端午感懷》作者簡介
舒岳祥,幼年聰慧,七歲能作古文,語出驚人。晚年潛心于詩文創作,雖戰亂頻繁,顛沛流離,仍奮筆不輟。詩文與王應麟齊名。
關于端午節的詩句——《端午感懷》
《端午感懷》原文
曾飲昌陽七十三,老來大布當輕衫。
豫儲當采三年艾,緩計空尋六日蟾。
楚俗舊時沉黍恨,唐宮此日賜衣沾。
梔香滿院人如玉,尚想薰風半卷簾。
《端午感懷》作者簡介
舒岳祥,幼年聰慧,七歲能作古文,語出驚人。晚年潛心于詩文創作,雖戰亂頻繁,顛沛流離,仍奮筆不輟。詩文與王應麟齊名。
五月 汨羅江有些渾濁了這家國之水如今仍然浩浩湯湯向著這么多年我凝望的方向奔流而去我從此也將這樣奔流而去告訴你們 從此我會和綿延不絕的舟楫一起千帆過盡 是的你們可以掠走我的土地但你們無法為這土地上的一株株花木一束束天空中的閃電...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原文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注釋玉女:對他人之女的美稱。聞道:聞聽說,在這里引申為得到,明白事物發展的規律,或者是懂得道理。
《端午日楓亭道中》原文百里青松五月涼,千年忠惠有馀芳。后人繼此非難事,不為公家慮久長。《端午日楓亭道中》作者簡介陳宓(1171年1226年),字 師復, 興化人, 陳俊卿之子。生年不詳,約卒于宋理宗寶歷二年。
《端午出游》原文三山漂渺藹蓬萊,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騎臨流搴翠帷,萬人擁道出重城。參差螮蝀橫波瀾,飛躍鯨鯢斗楫輕。且醉樽前金瀲滟,笙歌歸道月華明。《端午出游》作者簡介程師孟(1015~1092年),字公闢,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
《浣溪沙端午》原文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浣溪沙端午》注釋①碧紈(wn):綠色薄綢。②芳蘭:芳香的蘭花,這里指婦女。
《鷓鴣天仗下儀客筆下文》原文仗下儀客筆下文。天風駕鶴住仙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經圀志,立朝身。暫煩高手活吳民。明朝莫遣書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建寧重五》原文霏微入戶黃梅雨,磊落堆盤碧筒黍。病來一滴不飲酒,但嗅菖蒲作端午。人生忽忽東逝波,白頭奈此節物何!去年已作歸州客,今年建州更愁絕。歸州猿吟鳥啼里,屈沱醉歸詩滿紙。即今憶此那可得,西望歸州三嘆息。
《五絲》原文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