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詩句——《屈原》
五月 汨羅江有些渾濁了
這家國之水如今仍然浩浩湯湯
向著這么多年我凝望的方向
奔流而去
我從此也將這樣奔流而去
告訴你們 從此
我會和綿延不絕的舟楫一起
千帆過盡 是的
你們可以掠走我的土地
但你們無法為這土地上的
一株株花木
一束束天空中的閃電
重新命名
因為它們已成為我的名字
我的血液會永遠的在這里凋謝和綻放
游弋于生死和善惡的彼岸
從此我選擇和那些圣潔的魚群在一起
看潮水拍打著潮水
傾聽時間呼喊著時間
關于端午節的詩句——《屈原》
五月 汨羅江有些渾濁了
這家國之水如今仍然浩浩湯湯
向著這么多年我凝望的方向
奔流而去
我從此也將這樣奔流而去
告訴你們 從此
我會和綿延不絕的舟楫一起
千帆過盡 是的
你們可以掠走我的土地
但你們無法為這土地上的
一株株花木
一束束天空中的閃電
重新命名
因為它們已成為我的名字
我的血液會永遠的在這里凋謝和綻放
游弋于生死和善惡的彼岸
從此我選擇和那些圣潔的魚群在一起
看潮水拍打著潮水
傾聽時間呼喊著時間
《端午即事》原文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即事》注釋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故人:古人,死者。新知:新結交的知己。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原文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望湖天,望湖天,綠楊深處鼓鼘鼘。好是年年三二月,湖邊日日看劃船。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教看得幾吳舠。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端午感興》原文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端午感興》作者簡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民族英雄。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原文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注釋玉女:對他人之女的美稱。聞道:聞聽說,在這里引申為得到,明白事物發展的規律,或者是懂得道理。
《端午日楓亭道中》原文百里青松五月涼,千年忠惠有馀芳。后人繼此非難事,不為公家慮久長。《端午日楓亭道中》作者簡介陳宓(1171年1226年),字 師復, 興化人, 陳俊卿之子。生年不詳,約卒于宋理宗寶歷二年。
《端午出游》原文三山漂渺藹蓬萊,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騎臨流搴翠帷,萬人擁道出重城。參差螮蝀橫波瀾,飛躍鯨鯢斗楫輕。且醉樽前金瀲滟,笙歌歸道月華明。《端午出游》作者簡介程師孟(1015~1092年),字公闢,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
《端午感懷》原文曾飲昌陽七十三,老來大布當輕衫。豫儲當采三年艾,緩計空尋六日蟾。楚俗舊時沉黍恨,唐宮此日賜衣沾。梔香滿院人如玉,尚想薰風半卷簾。《端午感懷》作者簡介舒岳祥,幼年聰慧,七歲能作古文,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