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父親愛孩子的古詩詞
【第一首】:《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通:樽)
此詩為宋代蘇軾所作,其中描寫形容父親愛孩子的經(jīng)典詩句為:“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意思是: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zhuǎn)在人間。
此詩表現(xiàn)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后,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第二首】:《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此詩為宋代辛棄疾所作,其中描寫形容父親愛孩子的經(jīng)典詩句為:“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意思是:自古以來書生多是無用之輩,讀書多反而誤了自身。
此詩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滿腹哀怨牢騷。“儒冠多誤身”,是借用杜甫的詩句“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來表現(xiàn)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兩句,語調(diào)低沉,感情凄愴,讀之令人垂淚,引起了對詞人的無限同情。
【第三首】:《農(nóng)父》
運鋤耕劚侵星起,隴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qū)偎耍恢翁帓伷拮印?/strong>
此詩為唐代張碧所作,其中描寫形容父親愛孩子的經(jīng)典詩句為:“到頭禾黍?qū)偎耍恢翁帓伷拮印!币馑际牵旱筋^來田地都給了別人,不知道妻子和孩子在哪里了。
此詩是一首替農(nóng)民呼吁的反抗詩。作者從現(xiàn)實生活的斗爭中,攝取典型事件,通過諷喻的形式,加以生動的刻劃,深刻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和壓迫人民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這首詩,一二兩句,寫出農(nóng)父勤勤懇懇,早出晚歸的辛勤勞動和“壟畝豐盈”給全家?guī)淼臍g喜。這是單純敘事,全由正面寫起。三四兩句,發(fā)出議論,用一“屬”字,寫出“禾黍”的歸屬,又用一“拋”字,寫出農(nóng)父一件極為普通的“運鋤耕斸”之事,把封建社會官府和莊園盤剝、壓迫農(nóng)民的慘狀,作了深刻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