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父親的詩詞三首閱讀
【第一首】:《渡遼水》
渡遼水,此去咸陽五千里。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
身在應無回渡日,駐馬相看遼水傍。
此詩為唐代王建所作,其中描寫孩子對父親的祝福的經典詩句為:“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意思是:,還未出門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將隔海茫茫,今生很難再次相聚。臨出門時母親又為我重新做了幾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無回,萬一死在路途中沒有干凈的衣服可以殮葬。
此句表達了父母對于遠行兒子的擔心。同時寫出了兒子士背井離鄉,長途征戰。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對外戰爭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父母與兒子、妻子與丈夫、小孩與父親的生離死別,正是源于統治者的這些對外侵略戰爭。
【第二首】:《百憂集行》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此詩為唐代杜甫所作,其中描寫孩子對父親的祝福的經典詩句為:“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意思是: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
此句表達了小孩子的天真單純,同時突出了生活的艱辛。突出悲的氛圍,讀至感同身受,令人心酸,同情之情油然而生。在詩人筆下,不僅如實地表現了自己的凄涼處境,而且逼真地寫出了老妻、癡兒的表情、姿態,非常富于人情味。
【第三首】:《題農父廬舍》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
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
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此詩為唐代丘為所作,其中描寫孩子對父親的祝福的經典詩句為:“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意思是:農民拿著耒耜在田間勞作,修溝引水鏟除雜草躬耕不綴,
此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勞動人民的觀賞和贊美。雖然字面上沒有人,但實際是寫人。寫農人忙作之情,突出贊美之情。從這首詩的情調,讀者也可隱約看出詩人與世無爭的向往一種寧靜閑適的生活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