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詩朗誦
《古詩兩首》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 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 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 的特點,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這首詩的大意是: 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環,生生不已。不 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焚燒也不能把它燒盡,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到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運用白 描的手法,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極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悅之 情也盡在對景物、人物的描寫之中。這首詩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一個孩子奔跑著追逐翩翩起舞的黃蝴蝶,這蝴 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 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后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 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特別是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可在讀后充分感 受這首詩的情趣,激發學生根據插圖或詩意展開想象,編一個小故事。
《古詩兩首》
學習目標 古詩兩首》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 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建議 古詩兩首》 -、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⑴ 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⑵ 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⑶ 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 注意“榮”不要讀成 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 sù;“疏”要讀翹舌音。 ⑷ 小組內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⑴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 幅圖描繪的景象。 ⑵ 字。 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 3、組詞識字,如: 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 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⑴ 鞏固音、形: 本課9個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 翹舌音:追(zhuī) 燒(shāo ) 榮(róng) 平舌音:菜(cài) 宿(sù) 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⑵ 觀察發現: 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菜、宿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⑶ 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 ,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 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