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朗誦技巧
第二句要強調“好奇”,需加重語氣,“奇”字的尾音要漸弱。
第三句可以結合兒童的天真、頑皮表現出來,語調輕快,頭部、眼神可適當轉動。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鮮明對比,速度放慢,語調輕緩,注意停頓,給小聽眾留下聯想和回味的余地。
總之,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并根據作品的基本節奏采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并具有一定的變化。
朗誦
1、朗誦的概況
朗誦藝術有一個基本的概況。它是一門新興的藝術,雖然歷史悠久,但是中間中斷了很長時間。它源于口頭傳誦,認真算起來,也就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
2、朗誦和朗讀的區別和聯系
有相同之處,有不同之處。因使用的范圍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朗誦,要求聲音清晰、響亮,需要洪亮的嗓音來表達。朗誦比朗讀的要求更高一些。朗誦要對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強烈的共鳴,這是語言再創造的前提。而女性受生理條件制約,要求柔美一些。
3、朗誦的要求
朗誦是一門繪聲繪色的語言藝術
朗誦要有規范的語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齒清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
朗誦要能夠再現作品的思想內容,內心的事項要與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須要求內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內心視像,能夠有原始情景的再現和再有。
朗誦應該都是接近生活的藝術語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調。
朗誦還要求有美感 。
舉例說明:
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來講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熱情贊揚祖國的壯麗河山,說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較大氣,也相對比較好念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覺和處理,就可以表現出大氣和氣勢來。注意嗓音、用氣、語言的理解、輕重緩急、停頓等朗誦的表達技巧的充分運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選用各種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歡在韻腳“飄”“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韻,前面用現代的朗誦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韻的拖音處理,顯得更有意韻。自“江山”句以后可以節奏快點。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對“往”字梢加強調 。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處理不同,朗誦方法不同。
再舉例:《周總理 你在哪里》。
這篇作品屬于著名的抒情詩,和剛才的主席詩詞風格不同,那么朗誦時的表現方式也就不同。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們對著高山喊——周總理——”(重音強調)處理可以虛擬一點,太實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處理較輕)。
所以說,各種詩的朗誦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別對待,分別做細致地分析。首先要看體裁和內容,這些抓住了,然后才決定聲調和方式怎樣來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