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誦技巧
復沓的運用,也是散文詩維持其音樂特點通常運用的手段。 “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復出現,一種幽怨之情反復回蕩。“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數字的變化,使感情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結句的反復,反復強化作品的主旋律,畫出感情起伏的波瀾。復沓的運用,反復吟詠,起到了一唱三嘆的效果。
練習:
分析并朗誦下列散文《野馬渡》。
當我在月夜里持一盞漁火,揮手告別那個佇立船頭的老船工,像一個浪跡天涯的旅人,背馱沉重的行囊遠離你時,為什么你湍急的河流不停地梳理著岸邊默默飲泣的水草。而又用一滴晶瑩的露珠濺濕那一朵野花的眼睛。
山坳的帳篷里,住著年邁的阿媽。留在草原上的姑娘用一根牧鞭,守護著漸漸長大的羊群,在她的矚目里,今生我會像一只山鷹驕傲的飛過積雪的山頂嗎?而那裊裊上升的炊煙呵,是一條長長的飄帶,千里萬里系著親人綿綿不斷的祝福。趟過伊犁河,翻過西天山,萬水千灘,急流險灘,我該怎樣泅渡那橫陳于生命旅途中的每一條河流。又該怎樣尋覓送我至彼岸,卻又常常迷失在煙海茫茫中的那每一個渡口。
野馬渡呵野馬渡,最初的野馬群是怎樣像一隊熱血粗壯的漢子,兀立浪花翻卷的岸邊,埋首豪飲,仰天長嘯,旋即升起一股沖天的颶風,劈開一條水路,昂首遠去。
那裂帛般撕開的水面,至今還飄揚著野馬飛騰的雄姿。古老的伊梨河日夜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回眸凝望,野渡無人舟自橫。當年的老船工早已演繹成美麗的傳說,一條彩虹似的大橋飛架天塹。夕陽西下,牧歸的老牛從橋上走過,悠悠的羊群像雪白的浪花漫過橋頂,橋下汲水的姑娘,彩裙一閃,拎走晚霞朵朵。
可我仍然像一匹雄性的野馬,奔馳在岸邊,風雨中渴盼一位勇敢的騎手,揚鞭催馬,一次次飛越生命的野馬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