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植三的詩
何植三(1899-1977),“五四”時期的著名新詩詩人。浙江諸暨人。2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學習,與董秋芳、許欽文等組織春光社,受魯迅、郁達夫等指導。1929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詩集《農家的草紫》(周作人作序)。后致力于民間歌謠的搜集與研究,有《歌謠與新詩》等論文發表。有《醉農的話》等十二首詩入選朱自清選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農家雜詩(二) 農家短歌之三
田事忙了,
去也是月,
回也是月。
新—收了
田事忙了
螢火蟲照著他夜歸了
黃禮孩,70后詩人。出生于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戲劇創作專業畢業。曾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讀書。現居廣州。不斷消失的事物 我的地理的光明旅行 背影 不斷消失的事物 飲食男女說 黃金的消失比云還輕 鄉下勞作的母親說 秋風刮涼了大地的心...
黃海鳳,1961年生,筆名曹家玉,生于浙江省寧波市,籍貫湖南省郴縣。1989年調入清遠市文聯工作。1983年發表處女詩歌《早晨,您好》。中國作家協會會員,F廣東《飛霞》雜志副主編。已出版詩集4部。已出版《花期》、《一夜傾情》等詩集。
黃梵(1963—),曾用筆名黃凡,籍貫湖北黃岡。1983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飛行力學專業,次年留校任教。89年與巖鷹創辦《先鋒詩報》(1-9期),90 年與車前子等人創辦民間詩刊《原樣》(1-3期)。
黃燦然(1963- ),出版的詩集有《世界的隱喻》(1998)。 祖先 遠離 獻給妻子 一生就是這樣在淚水中 詩四十首(選七) 紀念荷爾德林 杜甫 祖先 枝繁葉茂的河流,黃昏的皮下 長出油燈的傷口,文字的火焰燒毀了 心中的墳墓和寂寞。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出版的詩集有《預言》(1945)、《夜歌》(1945)、《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何其芳詩全編》(1995)。
汽車到達山崗 半山腰的樹 打柴人帶木頭回家 山谷里盤旋的雁 斜坡上的村莊 一只保溫杯在風吹嶺上 古佛洞的一夜 汽車到達山崗 從城里開出的汽車 要到達一個陌生的山崗 泥濘在持續 好比一個繁瑣的節日 為我們的汽車提供了耐心 和緩慢的速度...
寒煙(1969—),山東人。在多家刊物發表詩歌。去那條河里洗手 傷口 幸存者 頭頂的鐵砧在唱 悲歌 去那條河里洗手 去那條河里洗手,倒影浸在 罪的源頭∶從鮮花廣場*的方向 我聞到自身的干渴,這被誰遺傳的 干渴,象一塊等待燃燒的柴薪 燒死...
韓國強(1968- ),與人合著有詩集《海藍藍的年齡》。白云靜止 我心深處 夜晚的詩歌 困獸 春天 水上和水下(長詩) 白云靜止 風停在破落的庭院 中斷的書籍,朝代停在世紀的末頁 脈絡席卷蒼葉,聲音全部停在水中 我停在空中,寂靜的形容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