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禪,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寺廟、和尚、經書,想到的是寡淡無味卻又玄妙深奧的歲月。偶爾有人想到青燈、古佛、香爐,想到裊裊不絕的悠遠歷史和連綿不斷的寂寞時光。
其實,禪不只是那些陳舊的過往,禪也有清風明月,也有鳥語花香,也有春夏秋冬,也有人間煙火。出世固然是禪的一種,入世更是禪的深意。在紅塵中修行的禪,別有一種動人的美。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便是以禪意體悟四季之美,以禪心描繪生活之美的佳作。
作者釋見介是一位比丘尼,她既有女性的細膩感情,又有出家人的淡定從容,在這兩種特質的有機結合下,她的文字最能展現禪意的美,而這種美,更具有深入人心的魅力,更有觸動靈魂的力量。她在出世入世之間,看盡冷暖悲歡,也看透冷暖悲歡。她隱沒于山林,修行于寺廟;她在紅塵中,也遠離紅塵。禪意或深或淺,世味或濃或淡,都是一種深植于生命的修行。而修行,正是最真最美的禪。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讓心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云游一種禪意的從容,云游一種時光的靜美。每一種節氣,都是一種特殊的人生體悟,而禪,更深入了這種體悟,云游,則將這種體悟延伸到更寬廣的范圍。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的其實是我們的心,佛陀在我們心里,如果沒有這種心,便看不到四時之美,更不會有心里的收獲。
我們都生活在紛繁喧囂的俗世,每天糾結于人世浮沉,躁動于榮辱悲歡,莫說是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便是閑下來多休息一會兒都成了奢侈的享受。越是如此忙碌,越是如此勞神費心,我們越是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做的努力,越是收獲了鏡花水月的結果。為什么拼盡全力卻轉眼成空?其實,我們可以留幾分力,用來感受一下身邊的世界,用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內心。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便是一本能讓人靜下來的書。春的清風拂面,夏的荷塘月色,秋的清涼疏朗,冬的素裹銀裝,都是能直達內心讓人平靜的美。在這樣的四季里,讓佛陀安住在我們的心里,隨季節流轉而云游,才能盡賞花草蟲魚、微塵露水、山川河流等自然萬物之美。
品味美,欣賞美,是對情感的修行,也是對境界的修行。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云游一場美和禪意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