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50年代,一個美國攝影師在暗房里的一次失誤,導致了最初塑料的產生。
后來人們利用瀝青、松香、琥珀、蟲膠等天然樹脂合成塑料。塑料大部分是利用石油等化石原料提煉后的副產品,經過聚合作用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熱塑性塑料如聚烯烴系統的合成樹脂,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直接產物。所謂聚烯烴塑料,是各種單體為烯烴的塑料總稱,主要品種有聚乙烯、聚丙烯等,也是塑料袋的主要原料。
塑料自問世以來,逐漸代替鋼材、木材、水泥、玻璃、陶瓷等常規基礎材料,很快被應用到成千上萬個領域中。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人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于一場科技革命。從此以后,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松,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料袋。
10年前的中國,商場里免費提供塑料袋曾經是熱情服務的標志之一。
英國《衛報》2002年10月18日評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不幸“榮獲”這一稱號。《衛報》稱,我們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無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家伙仍然占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生”的。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指由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丟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塑料袋的發明僅僅只有一百多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占峰有一個觀點:“白色污染不是生產出來的,是人們扔出來的。”塑料無罪而人的習慣有罪,人類應該修正自己隨意丟棄的習慣,而不是抱怨塑料污染了環境。馬占峰的話令人深思。
塑料袋的糟糕在于,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掩埋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很多時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如二英,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1996年,西安動物園一只雌性長頸鹿猝死,后查明死因為“誤食游人投喂的塑料袋造成胃堵塞”。據有關人員回憶,這只日本贈送的長頸鹿死時腹內尚有一胎兒未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