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云芨七籖》卷100輯《軒轅本紀》所云:“黃帝游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注“伏羲生于此國。”可見,傳說中的華胥,不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還是傳說時代漢族的一個國名,或者說是一個氏族、部族名。所以,誕生伏羲的華胥國,實際上就是現在民族學家們說的,實行氏族(部族)內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
在這樣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內,輩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彼此既是兄妹、又是連為一體的夫婦。當時的漢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華胥氏;同時也由于社會的發展,促使他們能夠推測,或者說杜撰出其父系始祖之父,乃是留下“大跡”,卻又無可追溯的“神”。
母系農耕時的早期治水
在漢族的傳說中,女媧除了摶黃土作人,繁衍人類之外,還有一個偉大的功績就是補天。關于女媧補天的傳說,《淮南子覽·覽冥訓》是這樣記載的:“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鷹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然而,從這則文字記載來看,女媧補天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積蘆灰,”“止淫水。”
在這則女媧補天的傳說中,女媧所斷殺的巨鰲和黑龍,其實都是被漢族認定為興風作浪、為害人民的水怪。女媧斷鰲足和殺黑龍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災。所以說,她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息水災和治理水患。
女媧為補天所煉的五色石,與其說是為了補天,還不如說是為了治水。對于從事農耕漢族來說,水患和水利是歷來是首要關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蘆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媧補天的傳說所折射出來的,應該是母系氏(部)族社會時的人類,在自己女性首領帶領下,進行較大規模的“止淫水”的治水歷史。同時,這樣大規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媧時代的漢族,母系氏(部)族社會農耕文明的繁榮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