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是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的內容范圍。這個問題從表面上看似乎也并不復雜,不過是考哪些字,考這些字的哪些方面,選用什么樣的題型,等等。而實際上,暫且不談選字和題型問題,單就漢字本身所承載的各項要素,要比較清晰明了地在測驗內容中確定下來,也殊非易事。以漢字的讀音為例,許多字存在著多音現象,有的讀音所表示的是自由語素,而有的讀音表示的則是黏著語素;有的讀音所對應的語素比較常用,而有的讀音所對應的語素則不太常用,甚至比較罕用;有的讀音所對應的語素屬于現代漢語范疇;而有的讀音所對應的語素則屬于古漢語范疇。那么,如何在測試系統中處理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認真、嚴謹地進行研究。而相對于讀音而言,漢字的意義則更加復雜,因此也需要更加仔細的分析和梳理,而這一切又都是直接服務于測試目的的。
第三個問題是漢字應用水平等級標準與不同職業特性的關聯,即測試的等級考評如何與某些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要求掛起鉤來,這是測驗有效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解決好這個問題,測驗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目前以識字量調查和試測數據為基礎的測評框架已經能夠解決其中的大部分問題,但是距離理想狀態尚有一定距離。隨著測評工作的實施,不同職業人群測驗成績的分布情況,他們能夠達到不同等級標準的現實狀況,都可以成為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參照和依據。現在可以預期,隨著實測樣本的增多,這個問題一定能夠比較妥善、合理地解決。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類標準化水平測試,這個測評系統的運行不僅僅對語言測試學科本身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對于提高我國國民正確使用漢字和使用母語的能力能夠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對于發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弘揚中華文化,也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