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包含著兩種意義,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驗主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內容視頻,供大家閱讀!
守株待兔的故事內容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準備回家。有一天,農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只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一旁的農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開心的收拾農具準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里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守株待兔的故事內容視頻
守株待兔的故事相關典故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宋國有個農夫,有天在耕作時,看見一只兔子跑過來。那只兔子可能太驚慌了,沒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樹,把脖子撞斷死了,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只兔子。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后再也沒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后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文介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守株待兔的故事注釋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樹樁。 觸:抵,撞到。 走:跑。 折:折斷。 頸:脖子 因:副詞。于是,就。 釋:放下,釋放。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農具;古代稱犁上的木把。 冀(jì):希望,希冀。 復:又,再。 得:得到。 為:被,表被動。 身:自己。 笑:笑柄 皆:全,都。
守株待兔的故事譯文翻譯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因為沒能再次得到兔子,農民自己淪為了宋國的笑柄。
守株待兔的故事英文翻譯
During th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many people lived on farming. One day, a farmer found that a hare bumped against a stump and died because it ran so quickly that it did not see the stump. That a hare bumped into the sump was less likely to happen again. However, the farm chose to sit near the stump,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 instead of farming to make a living. Eventually, the farmer starved to death.
Waiting for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