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朝皇后列表
同年冬天,曹太皇太后病逝,時年六十四歲,全謚慈圣光獻皇后,葬永昭陵。
3.溫成皇后——張貴妃(1024年-1054年)(1042年—1054年1月8日),清河縣君、才人、修媛、美人、貴妃,,生安壽公主、和寶公主。
溫成皇后張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的妃子,河南永安(今河南鞏縣南)人,父親張堯封為進士,母親在齊國大長公主府上當歌舞女。
張氏八歲時由大長公主帶入宮中,由宮人賈氏代養。1048年(慶歷八年十月十七日)封為貴妃,生安壽公主和和寶公主。
1054年(皇祐六年),張貴妃暴病身亡,時年31歲。仁宗因為擔心諫官們的反對,一直等到治喪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張貴妃為皇后,全謚為溫成皇后。
4.昭淑貴妃——周貴妃(1021年—1113年),美人、貴人、賢妃、貴妃,生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燕、舒國大長公主。
昭淑貴妃,周姓,為北宋宋仁宗妃,秦國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及燕國舒國大長公主生母。
周氏出身開封,四歲時,隨其姑母入宮為女侍,由仁宗的溫成皇后養育長大。待年歲稍長,便為仁宗侍寢,并生下兩位公主。周氏所生的兩位公主紛紛下嫁后,被晉封為賢妃。仁宗駕崩后,周氏一直活到宋徽宗即位后,并被加封為貴妃,這其中的40多年,周氏一直過著儉樸的禮佛生活。
后來,燕國舒國大長公主過世,徽宗準許周氏離開后宮,并在宮外營建私宅與親友往來。周氏相當地長壽,一直活到九十三歲逝世,謚號昭淑。
5.昭節貴妃——苗淑妃(1017年—1086年),淑妃、貴妃。
昭節貴妃苗氏,出身開封,父苗繼宗,母許氏。她的母親許氏原為宋仁宗保母,但后來離職,嫁予苗繼宗。
苗氏由容德開始,一路歷封為仁壽郡君、才人、昭容、德妃等,育有康王趙昕、周國陳國大長公主。
宋英宗年幼時,苗氏曾盡撫育之責,因此在英宗即位后,加封苗氏為貴妃,并贈其父為太師、吳國公,母親許氏為陳國楚國夫人。苗氏之女周國陳國大長公主下嫁時,照例要加封駙馬一家,但苗氏謝而不受。1086年(元祐六年)苗氏逝世,享年六十九。在治喪時,宋哲宗為之輟朝,并訂謚號昭節。
6.淑妃——董淑妃,淑妃
7.德妃——楊修儀(?—1073年),美人、廢黜、復封婕妤、修墾、修儀、追封德妃。
德妃楊修儀,楊忠女。因與宋真宗章獻皇后有親屬關系,被選入宮。初封原武郡君,不久升為美人。
她相貌端麗,性情機敏,精通音律,頗得仁宗寵愛。居肅儀殿。因與郭皇后爭寵,惹惱仁宗,郭皇后被廢,她亦被遣送出宮,后仁宗不忘舊情,她又被召回,歷進婕妤、修媛、修儀。1072年(熙寧五年)去世,年五十四歲,追贈為德妃。
8.賢妃——馮賢妃,賢妃,9歲入宮,生魯國公主、袞國大長公主。
宋英宗宣孝皇帝 趙宗實(1063年—1067年在位)
1.宣仁皇后——高滔滔(1032年-1093年)(1063年4月25日—1093年9月為皇后),宋神宗母親,正室、皇后、皇太后、寶慈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謚宣仁圣烈皇后,女中堯舜,生宋神宗趙頊、吳榮王趙顥、潤王趙顏、益端獻王趙頵,魏國大長公主、韓、魏國大長公主。
宣仁皇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曾祖是宋將高瓊,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孫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將曹彬的孫女)。1085年,高后的兒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請高太后垂簾聽政。神宗十歲的兒子趙煦繼位,是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 高太皇太后一執政,就開始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
她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因此這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也十分繁榮。因而,宋哲宗時期是北宋最后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高太皇太后也被后人譽為“女中堯舜”。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病逝,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與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