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對(duì)聯(lián)
鐘鳴板響,莫把光陰遮面目;
粥去飯來,須將生死掛心頭。
世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空是有,空非斷空,此空何嘗不有;
勝義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當(dāng)不空。 釋傳印題東林寺
寶剎名揚(yáng),蓮社聚群耀,遠(yuǎn)公開凈土;
奇蹤猶在,虎溪三笑語,擲筆一山峰。 于夢(mèng)珍題東林寺。 虎溪三笑:傳當(dāng)年慧遠(yuǎn)專心修行,影不出戶,送客從不過虎溪橋,一次,詩人陶淵明、道士陸靜修前來訪談,很是投機(jī)。及送陶、陸出山門時(shí),邊走邊談,不覺過了虎溪橋,此時(shí)山中神虎吼叫不止,慧遠(yuǎn)方才覺察,三人相視大笑,世人稱之為“虎溪三笑”
難泯天真,傻對(duì)名泉秋水;
莫傷人事,應(yīng)憐古剎春風(fēng)。 陸偉廉題東林寺聰明泉
心懸巍闕三千里;
身在匡廬第一峰。 北山草堂,位于廬山北麓
蕩胸生層云,炯如一段清水出萬壑;
濯足弄滄海,上有六龍迥日之高標(biāo)。 王以慜題玉簾泉,在牯嶺南金輪峰兩條山脊的谷底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李鳳高題花徑。本聯(lián)記敘白居易游廬山之事,白游廬山時(shí),正值寺中桃花盛開,他就在花徑這個(gè)地方詠成《大林寺桃花》詩
百花常帶笑;
一徑足藏春。 陸偉廉題花徑
能容湖水心胸闊;
得見廬山面目真。
合巨細(xì)流跡作飛瀧,穿硤破層云,恍如銀河天上落;
歷千萬劫猶存真面,延秋登杰閣,好似碧巘月中看。 陳方鏞題雙劍峰瀑布。 瀧:奔湍。 硤:石峽。 延:邀請(qǐng)。 杰閣:高聳的樓閣。 碧巘:碧綠的山峰
白云千年骨;
青山萬古情。 周顛墓
與主人對(duì)坐看云,舉片片心期,共盟白石;
待他日重來攜杖,愿株株手植,都化蒼龍。 魏紫侯題牯嶺愛松亭。 心期:彼此期望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筆;
三姑石大,響傳風(fēng)雨若金鏞。 五老峰三姑石。聯(lián)嵌“五老峰”、“三姑石”
花雨欲隨巖翠落;
松風(fēng)遙傍洞云寒。 于謙題香爐峰石屋,為“廬山秀峰”之一,在廬山南麓
卷石兀然,也說從太華飛來,遙指天外三峰,入想非想;
浮生幻耳,即此是內(nèi)翰坐處,要知和尚四大,似空不空。 田東溪題香爐峰石屋。 太華:即西岳華山。 內(nèi)翰:唐宋稱翰林為內(nèi)翰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唐英題虎溪三笑亭,在廬山東林寺前。 三教:佛、儒、道教。 流一葉一如來:每一派中都有佛的真諦,葉指宗派的“派”,如來泛指佛理
虎嘯一聲驚客笑;
溪流萬壑洗凡情。 虎溪橋
虎溪三笑傳佳話;
泉石多情轉(zhuǎn)古音。
三人笑處泉流石;
一虎鳴時(shí)月映山。 虎溪橋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話佛說盡,誰識(shí)得五千妙論,出我仙師。 李漁題簡(jiǎn)寂觀,廬山道觀,今已不存。據(jù)說釋道兩家在廬山長期爭(zhēng)斗,道觀幾全被富僧占去,信奉道教的李漁憤書一聯(lián)掛在簡(jiǎn)寂觀老君殿上,才保全了此一道觀
秀奪江山云擁寺;
峰連壺嶠碧摩天。 劉洪辟題秀峰寺,位于廬山鶴峰下,為廬山五大叢林之冠。原為南唐中主少時(shí)讀書處,即帝位后以書臺(tái)舊基為寺,名開先。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易名為秀峰。寺風(fēng)、寺周碑刻甚多,著名的有唐觀音大士畫像碑,顏真卿《大唐中興碑》、宋米芾、黃庭堅(jiān)、明王陽明等書法碑刻
潭中龍蓄千家雨;
戶外峰高一指禪。 曹龍樹題秀峰寺
觀玉峽泉飛,到談深時(shí),分明飄一溪花雨;
愛爐峰煙裊,每心清處,仿佛聞幾陣妙香。 曹龍樹題秀峰寺
方池墨淡,石澗鵝歸,問逸少先生,留得幾篇真筆跡;
玉簾泉垂,金輪峰峻,虧達(dá)摩尊者,開此一座好禪關(guān)。 曹龍樹題歸宗寺,位于廬山金輪峰下,又名瞻云寺,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原為王羲之宅,成康六年(340)王舍宅為寺,名曰歸宗。歷代迭經(jīng)興廢,今已不存。寺周景點(diǎn)甚多。歷代名士石刻亦多。 逸少:王羲之字
六朝煙霧金輪寺;
萬古冰霜赤眼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