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蓬萊閣對聯(lián)
城郭當(dāng)前,煙火萬家憂共樂;
海山在望,乾坤一氣古今浮。 蓬萊閣,位于蓬萊市北的丹崖山巔。由白云宮的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和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樓閣、亭坊組成的建筑體,統(tǒng)稱為蓬萊閣。宋代起修建,歷代擴建。整個建筑群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秦始皇訪仙求藥和八仙過海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此,有仙境之稱。主體建筑蓬萊閣在后部居中,建于北宋,明代擴建,清代重修,高15米,坐北朝南,雙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繞以回廊,上懸清代書法家鐵保書“蓬萊閣”橫匾。閣西側(cè)有避風(fēng)亭,又名海市。閣東側(cè)是臥碑亭和蘇公祠。祠為紀(jì)念蘇軾而修,內(nèi)有石刻像一幅,詩文刻石滿壁。祠東有賓日樓、普照樓和觀瀾亭,是觀海和看日出的好地方。閣后有仙人橋,傳為八仙過海處。蓬萊閣歷為文人雅集之地 ,今存石刻200余方。蓬萊閣東側(cè)前部為白云宮。其主體建筑是三清殿。正殿內(nèi)有三尊神像。三清殿東為呂祖殿。彌陀寺在南部山下,是一獨立建筑
看破滄桑僧亦懶;
游經(jīng)蓬島吏俱仙。
才知向若失秋水;
便欲乘槎到白云。
陰陽割昏曉,孕之罘,吞碣石,登斯樓也,其間如舜日堯天,看萬派朝宗,盡招來絲枲鉛松,共球玉帛;
乾坤浮晝夜,駕圓嶠,跨方壺,望美人兮,何處是秦橋漢柱,喜三山隱見,且縱覽鼉梁蜃市,蛟室螯宮。
青霞縹緲丹崖峻;
碧波浩蕩紫殿高。
形勢拱神京,喜萬里波恬,鯢鯨屏跡;
規(guī)模崇宿構(gòu),看三山云起,螫赑凌輝。 劉清。 鯢:娃娃魚,兩棲動物。 赑:傳說中海里的大鰲,善負(fù)重
人間已三度桑田,乘萬里長風(fēng)來觀滄海;
天上有五層樓閣,笑十年小謫得住蓬萊。 龔易圖
蜃氣毓三山,貝闕珠宮天外見;
鯨氛清四海,鳴鑾珮玉閣中來。 蜃氣:古人認(rèn)為蜃吐氣可為樓閣。 毓:孕育 貝闕:以貝裝飾宮門前兩側(cè)的樓觀。 鳴鑾:系在馬勒或車前橫木上的鈴
山水有靈,亦驚知己;
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閻敬銘
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 李烈鈞。 攻錯若石:喻以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錯誤
高閣快登臨,欣看萬派朝宗,隱然見鼉梁蜃市;
回欄笑憑眺,聞?wù)f三山在即,何處覓員嶠方壺。 鼉:水獸。 鼉梁蜃市:即海市蜃樓。 三山:指海上三神山。 員嶠方壺:海上二神山
奧區(qū)神皋,斗絕入海;
捫參歷井,峻極于天。
樂奏鈞天,潮夕聲中喧島嶼;
宮開碣石,笙歌隊里徹蓬瀛。 魯展臣。樂奏句:彈奏天上的音樂;碣石:聳峙的巖石;徹:通達;蓬瀛:傳說中的二仙島
海市蜃樓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龔葆琛題蘇公祠,蘇軾曾任登州太守,有政績,后人建祠以祀
不向南華乞煙火;
又來東海看濤山。 徐東緒集蘇軾詩句題蘇公祠
將眾山移開,東海在前,昆侖在后;
讓一閣獨立,清風(fēng)有主,明月有家。 飛鴻閣
飛閣簾開,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
鴻鈞運轉(zhuǎn),恩波應(yīng)許洞庭歸。
英風(fēng)遠屆江天外;
神德長垂?jié)蓢小?天后宮。 澤國:水鄉(xiāng)
杰閣曾登臨,且看島嶼回環(huán),滄波浩蕩;
仙山遙想象,真覺人生泡影,世事云煙。 三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