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格言整理
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4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4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4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49、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zhàn)國策-魏策》
50、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51、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52、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5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54、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5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56、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5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59、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bǔ)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6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瑒t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
6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zhuǎn)》
64、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6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
66、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67、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6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70、為善則預(yù),為惡則去。——顏之推
7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論語》
72、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天下》
7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74、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7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76、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7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9、士雖有學(xué),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80、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xué)》
8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xué)》
83、百聞不如一見。——《后漢書》
8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85、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86、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資治通鑒》
8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8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89、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90、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91、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9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光《報任安書》
93、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9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9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96、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9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凡人格言
關(guān)于勸導(dǎo)學(xué)生努力學(xué)習(xí)的格言
關(guān)于我的讀書格言
有關(guān)讀書的格言名言
適合學(xué)生的人生格言
與讀書相關(guān)的格言警句
40條有關(guān)努力學(xué)習(xí)的格言警句
關(guān)于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的格言
有關(guān)讀書的名人格言
能激勵大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格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