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
寧錦之戰
明天啟七年(后金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在明與后金的戰爭中,明遼東巡撫袁崇煥等率軍擊退后金大汗皇太極圍攻錦州(今屬遼寧)、寧遠(今遼寧興城)的作戰。
寧遠之戰后,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繼續堅持避敵之長,擊敵之短,憑城固守,漸次進取的原則,修建錦州、中左所(今遼寧塔山)和大凌河堡(今遼寧錦縣)三城,構筑以寧遠、錦州為重點的關外防線。七年五月,皇太極自朝鮮回師以后,獲悉明軍再造寧錦防線的消息,決定立即出兵寧、錦,打破袁崇煥的計劃。初六日,后金兵自沈陽出發,三路并進,迅速攻占大小凌河、右屯衛等城堡,會師于錦州城下,四面合圍。時總兵官趙率教等率兵3萬駐守錦州,袁崇煥及副將祖大壽統帥各將堅守寧遠。十二日午,后金對錦州發起總攻,集中主力攻擊城西一隅。趙率教認清皇太極先破城西的意圖,急調其它三面守城明軍主力堵御西城之敵,以炮火、矢石還擊,后金兵損失慘重,退5里而營。經14天激戰,錦州巋然不動;侍珮O以攻城不利,遂改變戰法,誘錦州明軍出城決戰,趙率教等嬰城固守不出,使皇太極欲戰而不能,只好移兵轉攻寧遠。時明兵部遣總兵滿桂率關兵1萬赴寧遠增援,袁崇煥仍感兵力不足,難以與敵決戰,只發4000為奇兵,由滿桂、尤世錄、祖大壽率領東出,擊敵背后;侍珮O命額駙蘇納率八旗蒙古精騎赴塔山迎戰,兩軍激戰于笊籬山,互有傷亡。明軍因寡不敵眾,退入寧遠城。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極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軍進抵寧遠。袁崇煥列營壕內,滿桂出城二里而陣;侍珮O不顧諸將反對,親率諸貝勒阿濟格等攻城,袁崇煥督軍用紅夷大炮拒敵,滿桂等大戰城外,雙方傷亡相當。明總兵滿桂與后金貝勒濟爾哈郎、薩哈璘、瓦克達俱受傷。二十九日,皇太極攻寧遠不成,回師再攻錦州,由于城壕寬深,天又炎蒸,士卒多死傷。六月初五日,皇太極從錦州撤圍,回沈陽。
點評:此戰,明軍憑堅固守,以逸待勞,大敗后金軍于寧遠、錦州城下,阻止了皇太極的繼續西進。使京師得以轉危為安,史稱“寧錦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