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神話傳說
大同民間故事傳講的場所,城內(nèi)多在街頭巷尾、茶社、酒肆等處,而鄉(xiāng)村則在田間地頭、場房、磨坊等地。這些故事有著穿越時空的力量,深深植根在一代代大同人心中,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載體。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同神話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大同神話傳說篇1:大同盆地的民間傳說
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大同一帶是一片浩 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把這個湖叫“大同 湖”,它是個封閉的內(nèi)陸湖。那時候這里 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參天喬木遍布湖畔。 野馬、披毛犀、大角鹿在這里追逐奔馳; 多刺魚、鯉魚在湖中自由嬉戲。據(jù)考古工 作者考證:隨著地殼的升降運(yùn)動和干濕交 替,大同湖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變化,最后于數(shù) 萬年前悄然消逝了。
北魏時期,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曾詳細(xì) 記載了魏都大同城的環(huán)境狀況諸。在《云中郡志》中還記載著大同景物“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點(diǎn)綴。……挹其芳瀾,郁蔥可冷。這些都說明過去的 大同地區(qū)曾是草木豐盛、風(fēng)景秀麗的好地方。
大同神話傳說篇2:采涼山的傳說
傳說,眾仙奉玉帝之命云游。一日,托塔天王李靖來到采涼山上空,見采涼山古木秀天,澗水潺潺,鳥語花香,山勢險峻,雄偉壯觀,正是修身養(yǎng)性之所,隨按落山頭,取下身佩寶劍,命童子埋下作記。
天王剛走,送子奶奶曹奶奶也臨此處,一眼相中此山。命侍女埋下繡鞋作為標(biāo)記。哪知所埋之地正是天王埋劍之處。聰明過人、智慧超群的曹奶奶頓生一計。不幾日,天兵天將來給天王建宅院,發(fā)現(xiàn)曹奶奶早在這里破土動工興建壁霞宮。
托塔天王很生氣,責(zé)怪曹奶奶占了他的寶地,讓她立刻停工拆除。曹奶奶不依不饒。兩仙爭執(zhí)不休,遂去玉帝面前評理。二人分別陳述先埋信物一事,玉帝讓太白金星到現(xiàn)場評斷。太白見所控之處有天王寶劍,而未見繡鞋,斷此地應(yīng)歸李靖。曹奶奶叫他們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應(yīng)繼續(xù)下挖,頃刻間露出了繡鞋。太白見繡鞋在下,寶劍在上,確認(rèn)這山是曹奶奶先占了。
原來這繡鞋是曹奶奶挖出寶劍后,命侍女下挖三尺所埋。當(dāng)?shù)厝肆魝鳎?ldquo;托塔天王一時誤,太白金星老糊涂,送子娘娘施小計,壁霞宮便保留住。”
壁霞宮建成后,香火旺盛,靈氣十足,誰家想生兒女,只要在寺廟忠誠祈禱一番,便會如意。
大同神話傳說篇3:大同九龍壁傳說
曾在少年時入寺廟當(dāng)和尚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為鞏固江山,便把他的25個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去為王。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被分封到大同當(dāng)代王。朱桂從小頑愚古怪,長大不讀詩文,不學(xué)無術(shù),無才無能。當(dāng)上代王后,胡作非為,專橫跋扈,亂殺無辜,弄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老百姓背地里送他一綽號:愣怔代王。
“愣怔代王”之妻是明朝大將徐達(dá)之女,長相十分難看:身材又矮又胖,大腦袋、小眼睛、大嘴大牙。五官在她的臉上全長反了:該小的地方大,該大的地方小,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她這么難看,怎么朱桂就偏偏娶了她?原來是朱桂當(dāng)時娶妻心切,一聽說是徐達(dá)之女,便一口應(yīng)允,娶回家來,倒也是門當(dāng)戶對。朱夫人相貌丑陋不堪,看見好看的女人就生氣,別的女人越好看,對比她就越難看。大同是個出美女的地方,代王府里的侍女個個美貌,婷婷玉立。朱夫人就把滿腔嫉妒和怒火兒撒在侍女身上,經(jīng)常用鍋底黑煙朝漂亮美貌的侍女臉上涂抹,把她們“打扮”得比自己還丑陋,好顯得自己好看一點(diǎn)兒。
就這樣,代王夫妻搞得大同城里雞飛狗跳,一片混亂。
朱元璋分封朱桂當(dāng)大同的代王,朱桂不想去,賴在應(yīng)天(南京)的皇宮里,又哭又鬧。朱元璋愛子心切,無可奈何,只好答應(yīng)他只要到大同就任代王,就為他修建一座宮殿。于是,朱桂到了大同大興土木修建代王府,規(guī)模規(guī)格近似皇宮。代王府建成后,朱桂開始過“皇帝癮”,頗為開心。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覺得代王府好像缺點(diǎn)兒什么,決定在代王府門前建一座五彩琉璃龍壁。
經(jīng)過百姓工匠日夜施工,龍壁終于建成。竣工那天,代王朱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剪彩儀式,朱桂率領(lǐng)王妃以及文武官員人等觀賞龍壁,只見龍壁雄偉壯觀,五彩琉璃輝煌奪目,壁上九條龍張牙舞爪,騰云駕霧,盤曲回繞,搏浪戲珠。朱桂一邊喝酒一邊觀賞,想他代王府前的龍壁,連老子朱元璋的皇宮里都沒有,大過“皇帝癮”。得意忘形之際,不禁大叫一聲:“好!這龍壁好!這是本朝第一龍壁!”
話音剛落,天空忽然烏云翻滾,狂風(fēng)大作。頓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代王驚惶失措,連忙命人燃燈照明。一時間,代王府內(nèi)外燈火恍惚。忽然間,電閃裂開烏云,霹靂雷鳴,代王朱桂飲酒過量,聞聽雷聲渾身顫抖手哆嗦,失手打碎酒杯,眼前一片昏暗,仿佛龍從天而降。原來,九龍壁九龍栩栩如生,引來天上的真龍于天空飛行。
不一會兒,兵士來報:剛才的電閃霹靂,在龍壁后邊的金泊倉街擊出兩眼水井,一水井的水為甜水,一水井的水為苦水。大同民間至今還流傳著民間諺語:“金泊倉,兩眼井,一眼苦來一眼甜。”又有兵士報告:九龍壁前面被雷火擊出一個大坑,往外涌水,代王朱桂急忙命人將水坑砌建,中間建一石橋,這就是“倒影池”。
九龍壁蔚為壯觀,百姓歡呼。但九龍貪吃百姓供奉的美酒佳肴,酒足飯飽之后歪歪扭扭爛醉如泥,到了布雨時辰,九條龍同時躍上天空興風(fēng)作浪。頃刻之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引起河水猛漲,淹沒良田和村莊。布雨之后,九條龍大睡不起,又現(xiàn)了一年不布雨水,河流干枯、田地干旱的局面,百姓怨聲載道。大同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著“九龍戲水殃及老百姓”的民間故事。
民間傳說里的關(guān)鍵詞—朱桂和龍,都成了民間嘲諷的載體。其實(shí),真正精美雕刻了“天下第一龍壁”的是民間百姓,但他們并沒有歡呼這個創(chuàng)造,根本或許就在于這個創(chuàng)造是一個“被迫的創(chuàng)造”。由此可以觀察到自由的民間文化和不自由的民間文化的差異和錯位。無人能夠阻擋透露著民意的民間傳說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