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第一課《外國肖像畫賞析》的延伸。從對人物肖像畫歷史的了解到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物;通過觀察把握人物的個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現方法,直至抒發個人情意。
教材從美術作品中運用具象的表現手法表現身邊的人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動態,把握人物的內在心理,達到關注人、關愛人的目的。
教材啟示為什么要畫身邊的人,因為畫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畫出熟悉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時也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畫家們更是將鄰居、家人、朋友像為描繪的對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達某種愛意。
教材啟示多彩人生是我們作畫的源泉,可以用線造型、電腦繪畫、色彩等工具材料去表現身邊的人物。同時啟示如何關注人物的動態、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各種使用工具的處理,還有表現時如何對比協調等,以豐富學生的情感。
教材還啟示用什么方法去進行教學,讓畫筆傳達情意。以全班同學肖像畫冊為切入口,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去反映每個同學的喜、怒、哀、樂。在表現他們外部特征的同時,特別重視內在的性格。其次再將自己個人的情感和對同學的了解,傾注于畫筆之中。
教材中選用的一些圖片,體現了表現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分體現了美術教學的過程。
1.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了解人體成長過程中的比例關系。
②讓學生嘗試運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較寫實的去表現自己熟悉的人物。
③讓學生在描述過程中,更關心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更多的去發規他人的長處(優點)。
蘇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
初中湘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繽紛家用電器》說課稿范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的第3單元內容,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以日常家用電器的造型設計作為教材的主體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產品,形成面對生活實際需要的設計意識,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1、 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家用電器設計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家用電器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家用電器設計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家用電器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能夠參與有意識的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和處理活動,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2)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整理的調查信息,提出改良產品設計的方案,并畫出大膽創新的創意稿。
*能夠掌握家用電器設計效果表現的基本技巧,繪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創意效果圖。 。
(3)發展目標:
*能夠培養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體驗設計對人們生活品質提高及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培養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根據功能、形狀、顏色、材料、質感等方面設計出更人性化的家用電器。
初中湘教版八年級美術上冊《我喜愛的書》說課稿范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喜愛的書》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 識。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 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 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 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封面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2)能力目標:
八年級美術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八年級美術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紙板的切割,折曲,設計制作造型美觀,功能實用的椅子與沙發。初步了解立體構成知識在設計中的應用。
2.思想目標:通過坐椅的設計,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認識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3.能力目標:培養敢于想象,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和立體造型的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
設計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設計,設計的前提是敢于創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意識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風格,品位。引導學生通過設計椅子關注生活中的其他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教學重點]
設計構思。椅子設計用材很少,技法也較簡單,制作起來也比較省時,但關鍵是構思,好的構思才能產生好的作品。
[課前準備]
工具:剪刀、刀、膠水、雙面膠
材料:較硬的紙板、卡紙、廢紙盒、硬包裝紙等。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以飽滿的精神走上講臺,起立,問好等
2.導入新課: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問你們幾個小問題:如果沒有椅子,大家無論春夏秋冬都坐在地板上上課、休息,大家有什么感覺?是舒服還是不舒服?(學生回答)很好,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那么老師要告訴你們在遠古時代無論天晴、刮風、下雨人類都是坐在地上或者巖石上的,可是冰冷潮濕的大地回使身體抵抗力減低,因此人們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生病。后來人們漸漸的發現在天氣不好的時候把石頭、斷了的樹干搬到山洞里,這樣他們可以不用作在潮濕的地上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發明了更易搬動的椅子,而到今天我們不但有了椅子為了舒適我們還有了沙發,現在的椅子的樣式更加多樣化,在材料、形式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八年級美術《春》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八年級美術《春》教學反思 篇1
教師反思的過程經歷“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四個過程。下面小編以八年級美術《春》教學反思為例,為大家介紹教學反思的寫作技巧。
八年級美術《春》教學反思一
《春》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布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于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煉、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一點成功之處:
第一、導入新課巧妙。
“同學們正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里,但想到馬上到來的寒冬,總是希望春天早點來到,因為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贊美的散文。”這樣的開場白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
八年級美術教案范文(精選17篇)
八年級美術教案范文 篇1
學習目標
通過立體組合的設計,了解生活用品設計的美感,理解和掌握立體構成的各種知識,實用性與品位性的統一,即功能性與美觀性的統一。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增強創造的自信心,體會創造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調研、研討、設計、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設計的美感。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設計的美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難點:立體設計。既要考慮生活用品是使用功能,又要使設計既美觀又有新意,這些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設計中需要立體構成的知識,紙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功能。
學習過程
情景導入
拿出之前學生完成得座椅作品導入新課。
探究表現創新
1、理解領悟
課件展示現代生活用品圖片
組織討論:現代生活用品的設計有哪些特點。
應當首先選擇一件自己感興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臺燈、餐桌、茶具等)對所選定的對象進行一下分析首先確定它是由幾部分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開圖是什么構成例如臺燈是由燈罩、燈架、燈座以及電線組成將每部分的展開圖畫在相應的卡紙上。然后,根據圖紙進行剪裁和粘貼
2、探究學習
確定設計的主題。分析它的使用功能。造型構思。確定設計風格,現代或古樸、幾何或相形。采用什么技法,幾何形組合或面的切割組合等。
基本技法:直線折,弧線折,切刻切形,卷曲,組合(粘貼與插合)
選用紙材。包括薄厚、色彩、質感等。
講解一些有關色彩搭配的知識
鞏固練習
自由制作。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