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闊的草原——牧歌
教學目標 :1.學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長調民歌“諾古拉”潤腔的獨特風格。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情,感受無伴奏合唱中人聲表現魅力和多聲部效果的美感,激發學生熱愛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情感。
教學內容: 從音(歌曲牧歌)、詩(配樂詩朗誦)、畫(山川草原)貫穿全文。
重點難點:1.指導學生用舒展的聲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簡單的長調演唱方式和處理。
2.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獨特韻味。
課 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畫(略)
1. 畫面導入 ,師生問好
2.(創設情景激發情趣)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草原旅行,從新疆來到蒙古領略草原風光。如果你來到蒙古,蒙族同胞會先跟你親切地說“塔、賽白奴”,“您好”。請同學和我一齊說一遍。然后給你端來可口的奶茶,請你吃烤全羊,讓你一飽口福。再帶你去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還會帶你去祭拜他們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 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導學生說出四大牧場)。
二 音(主)
1.請同學描繪一下這兩首歌曲所表現的畫面(說得非常好)。那么我們同學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嗎?(蒙古族)這兩首歌曲是放牧時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