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的西歐和日本 篇1
四、
課標要求:
以西歐、日本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英國混合市場經濟的含義、撒切爾政府推行的經濟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國計劃指導型經濟的特征、內容;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的特征、內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導型經濟的含義、政府主導作用的表現及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概況。
(2)過程與方法:比較英、法、聯邦德國和日本四國不同經濟發展模式的共同點;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的實質;探究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努力學習、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采取的政策以及效果。
難點: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
教學建議:
本節教材通過對二戰后英、法、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發展模式的介紹,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通過學習,讓學生深入理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經濟領域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認識當代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策的差異;明白當今世界各國應根據本國的國情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的道理。
一、在課前讓學生思考: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哪些經驗教訓?(歸納總結: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不斷變化和調整實際上是對新政的繼承和發展。)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中,各國結合自己的國情逐漸形成了適合各自特點的經濟運行模式,以此引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