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樂曲《金蛇狂舞》的表演形式是民樂合奏,以及樂曲表現了端午節時人們興高采烈地賽龍舟的情景。
2、能夠記憶A主題旋律。
3、感受樂曲中的打擊樂及“一領眾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熱鬧氣氛,并對民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與活動,學生能區分樂曲的三個樂段。
三、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活動,學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的三個樂段。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歌曲《賣報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師:同學們,請問《賣報歌》是誰的作品?(聶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樂曲就是著名作曲家聶耳先生創作的(板書),他還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金蛇狂舞》、《賣報歌》等多部作品,被譽為“民族音樂家”。
(二)教授新課
1、初次聆聽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樂曲讓你感受到什么氣氛?仿佛把你帶到了什么地方?讓你聯想到怎樣的場景呢?(氣氛——熱鬧,隆重的)
(2)師:你在樂曲中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引出民族樂器)
(3)師:他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板書:民樂合奏)
(4)這首民樂合奏曲叫《金蛇狂舞》(板書),它是聶耳于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樂合奏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表現了端午節時人們興高采烈地賽龍舟的情景。金蛇指的是龍舟,狂舞指的'是賽龍舟爭先恐后的場面。
2、主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