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從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領悟中國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
2.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理解課文大意。
3.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掌握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設想:
1.重點: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2.難點: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技法。
3.教學準備
讓學生查閱有關錄像資料,發現、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做口技練習。教師準備《洛桑學藝》光碟一張。
4.設計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體感知——合作探究——遷移拓展”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教師注重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難和培養學生互相切磋的團結合作精神,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培養語感,在讀中悟,在讀中感,以此為切人口,理解文意,從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古文的能力。
總課時為兩課時。第一節課力爭完成課文教學,第二節課以作練習為主,同時讓學生質疑問難,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并對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
教學過程
一、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競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