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江蘇省射陽中學 蔣紅
一、--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電磁學部分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講解例題→課堂訓練→課后鞏固,按照這樣的流程操作,雖然也能讓學生學會如何應用楞次定律來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但不難看出這種教學模式仍為“師傳生受”,學生還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即使學會了,也不能算會學,而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亦難以得到進一步培養。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營造一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筆者結合平時的實踐,對本節內容采用“探究式”教學,即:“創設一個問題情景→學生討論→猜想→設計實驗→探索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楞次定律→課堂講練→鞏固練習”。這種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引導他們自己獲取知識,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展示情景,提出問題
這一環節,教師要選用最簡單的實驗裝置,最明顯的實驗現象,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解釋教師用來作為鋪墊的實驗現象,然后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另一個問題情景,去激發學生思考。
如圖1,a和b都是很輕的鋁環,a環是閉合的,b環是斷開的。
問題1:當條形磁鐵的任一端分別靠近a環和b環時,環中有無感應電流?為什么?
問題2:當條形磁鐵的任一端靠近a環和遠離a環時,分別看到什么現象?這種現象說明條形磁鐵在靠近或遠離a環時,與a環間是“引力”還是“斥力”?
問題3:能否根據“吸引”和“排斥”來判斷當條形磁鐵的某一端在遠離和靠近a環時,環中感應電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