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的教學設計方案
楞次定律的--方案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會用楞次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4、通過實驗的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對楞次定律中的“阻礙”和“變化”的理解.
四、教學媒體:
1、計算機、電視機(或大屏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干電池、蹄形磁鐵、靈敏電流計、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探究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
復習:
1、提問: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電腦演示例題:請同學回憶右手定則的內容,并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所產生感應電流的方向.
引入:
電腦設置新情景并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變磁通量,從而產生感應電流,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新課教學
(一)、通過舊知識給出新結論:
即利用右手定則判斷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給出結果:
當原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反;
當原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二)、學生實驗:實驗內容見附表一.
實驗準備
1、查明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搞清螺線管導線的繞向.
2、通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和電腦的演示,使學生發現自己的實驗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一致.
當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現在,我們再來根據實驗的結果來得出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由于電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場方向是有確定的規律的,因此,如果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便能夠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附表:
動作
原磁場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變化情況
(增大、減小)
感應電流方向
(俯視:順、逆時針)
感應電流磁場 方向
(向上、向下)
與 方向的關系 (相同、相反)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極向下插入
極不動
極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內容的教學部分:
1、通過前人所做實驗的大量性來說明此結論的普遍性.
2、通過電腦軟件模擬實驗過程, 進一步分析實驗的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質的規律,請學生得出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并加以敘述,教師予以評價、修正,在此基礎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內容:
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3、通過電腦演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阻礙”和“變化”的含義.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而不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因此,不能認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的方向和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
這里的“阻礙”體現為: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反,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增加;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磁場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相同,感應電流的磁通量阻礙了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減少;當回路中的磁通量不變時,則沒有“變化”需要阻礙,故此時沒有感應電流的磁場,也就沒有感應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