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泡泡畫》。
一、說教材
吹泡泡是幼兒熟悉又喜愛的游戲,吹泡泡不僅有趣,而且新奇。特別是在太陽底下吹泡泡,吹出來的泡泡顏色豐富多彩。我選擇并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泡泡畫”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蘸蘸、吹吹、按按的過程中,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知識目標:鞏固對紅、橙、綠三種常見顏色的認識,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標:大膽選色,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3、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注意衛生,體驗活動的快樂;顒拥碾y點: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巧;顒拥臏蕚洌海ㄔ斠娀顒釉O計的準備)。 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本活動準備既關注幼兒已有經驗的積累與參與,如在活動前讓幼兒玩玩吹泡泡的游戲,也注重教具的實用性與作畫工具的合理性。如選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別長的吸管──這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使幼兒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畫紙是每組一張,這樣可以避免幼兒間的畫紙被擋住,而且更能讓幼兒在活動操作中大膽地操作,不用擔心會吹出紙外。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袘η蟆靶纬珊献魇降膸熡谆印保 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顒又形疫\用了 1、情景教學法: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小魚吹泡泡”這樣的情景,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去。 2、觀察法:在活動開始時,請幼兒仔細觀察泡泡水的顏色。通過觀察,使幼兒對顏色進行辨別。 3、提問法:對幼兒進行一些啟發式的提問,有助于幼兒對顏色有進一步的認識;顒又泻⒆觽冞\用了 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種方法來獲得對泡泡形狀、顏色的知識體驗。 2、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吹泡泡作畫,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泡泡畫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里積累經驗,以獲得技能;顒右沧C實了這一點,第一個上來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來的操作中成功了。
美術活動《泡泡畫》說課稿
評優課美術活動說課稿:報紙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綱要》中要求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于生活。美術活動《報紙魚》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幼兒可以通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從中了解認識各種魚的相關知識。這個教材的選擇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活動目標: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b.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活動的重、難點:因為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我把運用報紙剪裁出不同花紋來制作各種各樣的魚作為活動的重點,將在鏤空之處魚眼睛的固定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過程
順應孩子們的興趣點,制作報紙魚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有挑戰的。由于這次手工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活動剛開始,個別孩子逃避挑戰,還沒嘗試就喊“不會”,希望老師能夠幫他做完。老師用先看只教不幫的方法,把動手實踐的機會留給孩子,并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讓他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難首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y裝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魚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幼兒的作品在魚身的花紋設計、魚眼睛的粘貼上就出現了多種創意。沒有了一成不變的示范,沒有了千篇一律的操作,沒有了如出一轍的作品,小池塘媽媽里的每條報紙魚都是那么鮮活,因為作品中包含了幼兒的想法,幼兒的嘗試,以及他們繼續挑戰的信心。
關于美術的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
關于美術的說課稿范文 篇1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初中整個美術教學的開篇,對后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術,美術的分類,以及學習美術的意義,由此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ǘ┲攸c:
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讓學生了解美術的種類,認識美術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ɡ碛桑簩徝缿且环N主動地行為,因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有具備了一雙審美的眼睛,才能會看和主動。)
。ㄈ╇y點
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美術的概念和認識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理由:由于學生原有知識基礎的制約,對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
(四)內容結構
本課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美術,第二部分說明美術的分類,第三部分是學習美術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為主,所以我采用了講授法、對于相關的作品采用小組討論法。
三、學法:
本課從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入手,運用學生討論、欣賞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欣賞、討論、憧憬中愉快地度過四十五分鐘。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課堂討論——你認為什么是美術?(3—5分鐘)
學生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指名讓學生以舉例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見解。①大部分同學只能說出畫畫是美術,個別同學可能會說出建筑設計、雕塑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設計等是美術,教師首先肯定他們的說法。②緊接著教師引導從早晨一起床開始說起。
有關美術說課稿(通用13篇)
有關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小手》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課,屬于 “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并鼓勵學生通過平面繪畫和立體彩繪的方式,嘗試將自己借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探索手形的裝飾與組合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課課時安排:1課時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展開聯想,探究裝飾與組合的美感。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手形畫的魅力,激發對造型表現、欣賞活動的興趣。培養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及合作學習的樂趣。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手形的變化并進行聯想,培養學生感知、觀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4、教材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展開聯想;本課的難點是:啟發學生尋找到手形與實際形態之間的聯系,探究手形的表現與組合方法。
二、本課的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營造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
美術說課稿(通用13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變成一只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只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只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蔥跟的外形特征組合成以為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并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這里,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于生活,表現于生活,贊美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并給生活以向導和啟迪。鑒于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了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艷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夸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接、拼、插等方法,設計制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并善于發現并表現生活中的美。
關于美術說課稿(精選17篇)
關于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互聯網與校園網的接軌,為我校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一節美術課的教學設計,課題是《動物裝飾—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過程、教學理念五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教材簡析
《動物裝飾—魚》是小學美術第七冊第十課的內容,本單元動物裝飾共有三課,魚是第二課,這一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學會用變形、夸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在繪畫過程中感受裝飾的美感。
在前一課《動物裝飾—虎》的學習中,已經對裝飾變形的手法進行了講解,所以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對變形的方法可以一帶而過,主要是通過欣賞各種魚的資料,為學生提供變形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钡目偰繕,現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1)、通過畫裝飾魚,讓學生學習用變形、夸張、裝飾等手法畫動物。
。2)、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網絡查找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